健康解碼
2024-09-27 07:30:00
日報

健康解碼|脈衝場消融術助心房顫動患者回復正常心跳及節奏 研究指能有效降低中風 心臟病發 心臟衰竭風險

分享:
健康解碼|脈衝場消融術助心房顫動患者回復正常心跳及節奏 研究指能有效降低中風 心臟病發 心臟衰竭風險

健康解碼|脈衝場消融術助心房顫動患者回復正常心跳及節奏 研究指能有效降低中風 心臟病發 心臟衰竭風險

心房顫動會增加中風風險,的確令患者猶如時刻背負著計時炸彈。不過,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指出,最新的研究顯示,如果在確診後的首年黃金時間內,積極採取手術治療如脈衝場消融術,能有效降低中風、心臟病發、心臟衰竭和心臟病引致死亡的風險。

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正的一種,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港怡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奚小嫻表示,正常情況下,心臟的心房和心室會有規律的電流流動,心房擠血到心室,心室再泵血到全身。心房顫動時,心房的電流會變得非常紊亂(每分鐘可達400次或以上) ,導致心室無法規律地泵血。患者或會因為心跳變得不規則快速而導致心臟衰竭;一旦心房內部凝成血塊,更有機會隨血液流入大血管,造成中風或四肢缺血等危險後果,所以絕對不能忽視。

adblk6

不過,心房顫動可分為偶發性和持續性兩種,偶發性指偶然出現心房顫動情況,所以較難透過普通檢查發現,奚小嫻醫生指出,部分患者在併發症出現後才確診,較常見的併發症為心臟衰竭,包括出現氣喘、腳腫、容易疲勞等;又或是出現中風,例如突然視力障礙、肢體無力等,如患者因症狀輕微或於短時間內消失而忽視情況,往後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會大大提高。

 

傳統以藥物控制預防中風

奚小嫻醫生表示,以往治療心房顫動的重點是預防中風,醫生會根據 CHA2DS2-VASc 評分來評估患者的風險,高風險人士需要服用抗凝血藥物(即薄血藥);另外,心搏過速的患者則會服用藥物減緩心跳速度。近年研究發現,病發後首年將心房顫動恢復到正常心跳節奏,比單純控制心搏速度更能降低中風、心臟病發、心衰竭和心臟病死亡的風險。特別是有心臟衰竭病史的患者,即使心房顫動持續時間不長,也需要儘快通過手術方式維持正常心跳以減低死亡率。

adblk7

 

手術治療用以阻隔活躍電流進入心房

「約有70%的心房顫動源自左心室肺靜脈區域的活躍細胞引起的異常電流。透過微創方式進行肺靜脈阻隔術,就是以消融肺靜脈周邊組織阻隔這些活躍電流進入左心房。以往常用的射頻消融術和冷凍消融術會無差別破壞心肌附近組織,可損傷相鄰器官如食道及神經線。損傷後果未必即時可見,而是延遲數周甚至更長時間後才出現併發症,如食道穿孔,更會導致病人即時死亡。」

 

脈衝場消融術可填補傳統手術不足 提升治療效果

近年,醫學界引入脈衝場消融術(PFA)以解決傳統消融術的不足之處。奚小嫻醫生解釋,新的脈衝場消融術通過短暫的高頻高壓電流,以高壓電流於心房細胞表面形成小孔導致其死亡,可避免損害周圍的組織,降低併發症風險。數據顯示80%的患者在一年內都不會復發。另一方面,脈衝場消融術更可與三維成像儀配合,清除肺靜脈附近以外的其他不正常心房組織,使用範圍更廣,適合不同患者的需要。

adblk8

奚小嫻醫生強調,確診心房顫動後首年,是治療的黃金期,應儘量用各種合適的治療方式去幫助患者維持正常心跳,才能真正地減低他們出現中風、心臟病發、心臟衰竭入院、或者心臟死亡的危險。至於已同時出現心臟衰竭的患者,更應該儘早接受手術治療,才可以減低死亡率。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港怡醫院心臟科專科奚小嫻醫生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港怡醫院心臟科專科奚小嫻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