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婦二人說要改善關係,張太說:「我知道這樣下去,我們會很難維持大家的關係。」張先生說:「我同意我們的關係有問題需要處理。」以為是一個好的開始,至少大家有誠意去改善關係。
張太說:「我想知道多一些他工作情況,也想認識他的同事,他就是不說。 我唯有不斷追問他。」張先生說;「我有跟她說的,只是一個問題又一個問題,好似審犯一樣,我只好不說。」張太說:「你不說,我更想知多一點,有甚麼不能說?」張先生說:「那我要說多少才令你安心?我不習慣甚麼也要交代。」這樣的來來回回幾次後,他們開始明白,一個沉默令另一半變得焦慮,一個不斷的追迫,也令另一半不斷迴避。 這樣不健康的互動關係,難免帶動大家負面的情緒,交流方式也變得沒有彈性。
既然大家似乎明白問題所在,也知道他們之間的互動需要有所調整,那應該怎樣變?張太說:「沒有辦法改變,他不會變的。」張先生說:「我已經改變很多了,這一次,不應該由她先做改變嗎?」就是說要怎樣改變,在他們夫妻當中也是很困難的事。
問問他們對上一次成功處理大家之間的矛盾,他們想了良久。張太說:「問題是解決了,但矛盾卻仍在。」張先生說:「每次我不同意太太的做法,跟她說了,她卻還是以自己的方法去處理,我沒有同意她這樣做,只是很無奈地接受。」張太說:「你當然可以有很多意見,但是執行的是我,我的想法你有聽到嗎?我只有自己決定自己處理,才可以解決問題。」
這也是他們相處多年,以這樣的方式去維持大家的關係。如果只有兩個人的家庭,這也可在比較簡單的方法去處理,但若有孩子的家庭,又是否可以一意孤行,不理會另一半的想法?
既然知道大家沒有辦法處理矛盾,又明白到他們是需要學習處理。 但一說到改變,張太說:「他不會變的。叫他改變,只會辛苦自己。」張先生說:「她也不會改變的。我的意見她聽不進去。」他們又判斷雙方也沒有辦法改變。
如此斷定大家沒有機會改變,那大家還可以做甚麼?作為他們的治療師,感覺到他們之間,在長久不健康的互動下,對大家已經有一定的假設,甚至沒有期望。 如果治療師也跟隨他們的想法,可能治療師也看不到出路。
我相信只要願意繼續對話,無論說多少次不會改變,總會有一天,在這過程中已經改變過來。或許這就是治療師工作的挑戰。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