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7-12-27 16:15:00

人生的選擇題

分享:

學習心理學將來有會甚麼出路呢?大概是不少香港人的疑惑,當初筆者決定主修這個學科之時,懵懵懂懂又真的沒有怎樣考慮出路,純粹覺得這學科有趣,但學習了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後,又覺得十分實用,無論是否作主修,對自己人生都肯定有裨益,例如學會令自己內心平衡自在的思考模式!

      在描述貌醜男孩成長挑戰的小說電影 Wonder《奇蹟男孩》中,主角奧吉的小學老師教導學生在「對」(Being right)與「仁慈」(Being kind)之間,該選擇「仁慈」的箴言,判斷是非對錯,原是追求學問之人的使命,但筆者對這句箴言,卻深感認同,其實在對與仁慈以外,心理學還令筆者明白人生的選擇題裡,有時自以為選擇了所謂「對」的答案,其實並非最佳答案。

adblk6

        近日韓國男團「SHINee」年僅27歲的主音歌手「金鐘鉉」因受抑鬱症困擾燒炭自殺,令人婉惜,筆者特別在意鐘鉉在遺書中的控訴:「怎麼把痛苦變成歡喜,我沒學過這樣的方法……對我說要找到痛苦的原因,我知道得太清楚了,就是因為我自己,全都是因為我太沒出息。 醫生想聽的就是這句話吧?不,我沒有做錯甚麼,當醫生責備我內向的個性時,我想醫生當得可真是容易啊,對於我為甚麼這麼難過感到神奇,說比我痛苦的人都活得好好的,比我脆弱的人也是。……」很好奇鐘鉉接觸的醫生是一位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嗎?這位醫生是否真的責備他的個性內向及沒有好好聽他的話?如果事實真如鐘鉉遺書所述,那輔導的水平實在不敢恭维。

對於抑鬱症的成因,現代心理學傾向從先天後天及生理心理社交社會等多角度剖釋,每個個案不盡相同在此不贅,唯筆者欲分享學習心理學後令我恆常活得舒暢的方法,例如,摒棄一些非理性思維,包括「事事追求完美」和「渴望人人都認同/喜歡自己」,這些想法也許有利成就卓越和面面俱圓廣受歡迎,但這些渴望追求亦是不理性的,世上絕大部分的人和事都是不完美的,仔細觀察會發現充滿大大小小的缺陷,事事追求完美容易令人疲累又經常失望;此外,無論我們有多盡力討好別人,由於每人的個性喜好需求價值目標都不一樣,跟本無法令人人都認同/喜歡自己的,而疲於奔命的討好旁人又容易令人迷失方向迷失自己。所以除了在「對」與「仁慈」之間的人生選擇題中,要選仁慈之外,筆者的生存心得是,若要在「完美」與「快樂」之間二選一,要先選擇活得快樂自在而非完美無瑕;若要在「別人期望」與「自己歡喜」之間二選一,還是以「自己」意向為先吧。

adblk7

一而再的名人抑鬱自殺個案,透視著即使成就非凡萬千寵愛,都比不上學懂心理平衡的力量和滿足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