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前的一椿舊事。一位女士抱着初生寶寶到急症室求醫,她的面上找不到初為人母的喜悅,反而是焦急不安。
急症室醫護人員很快發現BB的問題。BB的皮膚及眼白呈現黃色,是很明顯的黃疸徵狀,檢測亦證實,黃疸水平極高。BB的精神很差,沒有反應,醫護人員即時收症送上兒科病房。
初生嬰兒出現黃疸是常見現象,絕大部分不會影響健康,此類屬於生理性黃疸,在嬰兒出生後約兩星期會慢慢消退。不過,極少數的病理性黃疸,可以帶來嚴重後果,就好像筆者多年前遇到的這宗不幸個案。
筆者所屬的兒科部門,立即做各種檢查查找BB的病因。發現血液感染指數極高,原來是細菌感染引致溶血,即大量紅血球分解,產生膽紅素積聚體內。BB的情況不樂觀,除了細菌入血引致敗血症之外,亦出現嚴重黃疸併發症——核黃疸。
醫療團隊立即為BB照燈及作換血治療,雖然膽紅素水平已快速下降,可是部分腦細胞已受破壞,BB的聽力未有受損,但出現腦癱,對長遠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回想起來,BB足月出生,媽媽分娩過程順利,出院時健康亦無問題。媽媽已遵醫護人員指示,為寶寶約期到母嬰健康院跟進,但未到期覆診,媽媽已觀察到寶寶的表現異常。
這個病例正好說明,嚴重的黃疸可以突然而來,為人父母要留意初生嬰的反應,若情緒出現兩極化,即BB並非肚餓,又不是大小便引致不適要換尿片,但情緒不明所以的暴躁;另一個極端情況,是BB不尋常地對外界沒有反應,精神及食慾不振,非常嗜睡,連吃奶的興趣也沒有。這時候,家長就要諮詢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了解背後原因,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