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晚上睡得好嗎?
疫情期間,不少香港人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例如失眠、不易入睡、淺眠等,而當睡眠品質不夠良好時,經常會衍生出身體的其他問題,包括高血壓、胸悶、心悸、記憶力減退、焦慮等情況。
近這兩個月,因學校網課及在家工作,成人及青少年的「生理時鐘」也被打亂,好像24小時也處於工作的狀態。如長期的生理時鐘不作調節,身體得不到足夠休息,自然會衍生出許多難以解釋的慢性疼痛。
研究也發現,長期睡眠品質差的人,對於疼痛的忍耐力相對較低,也會讓身體的自愈力降低。同樣的不適感在睡眠品質差的患者身上,感受會被擴大。這也解釋了為甚麼許多長年有睡眠困擾的人,慢性疼痛的比例相當高、脾氣會特別差、容易沮喪憂鬱、記憶力減退、免疫力也跟著下降,甚至引發許多慢性疾病。
想要改善睡眠品質,有許多生活中的環節都必須跟著改變,包括睡眠環境的營造、時間、飲食習慣等,建立你自己的生理時鐘在家中抗疫期間最為重要。
當你建立好了規律的生理時鐘,即使到了周末假期也要在同樣的時間入睡,才不會又打破了這個規律。這個方法比較適用於疫情期間睡眠時間不固定的人士,因為生理時鐘紊亂,白天工作時容易疲累頭昏腦脹,晚上卻又無法睡得很深沉。如果因為外力的干擾而睡眠時間無法固定,例如要輪班工作(或24小時網上工作)、照顧小孩、長輩等,則可在中午過後找時間午休一下,讓自己暫時充電,恢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