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最常發生在停經前後,從40歲後到70歲,以55歲為發生之尖峰,患者陰道會不規律的出血。
在這個年齡期間,當發覺有不尋常的陰道出血及分泌物,小便困難或不適,性交疼痛,下腹疼痛等,便應找醫生檢查看看。
當女性到了生育年齡,子宮內膜每個月就會增厚一次準備讓胚胎著床。如果沒有懷孕,增厚的子宮內膜就會剝落,就是月經。子宮壁是由3層組織所構成,最內層稱子宮內膜。而子宮內膜癌是指從子宮最內層所長出來的惡性腫瘤。
不同於子宮頸癌只發生於已有性生活的女性,子宮內膜癌在未曾生育者發生的機率更高,研究發現孕期和產後哺乳期的內分泌狀況對內膜有保護作用。
若長期補充雌激素,沒有合併黃體素服用,會增加得到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另外一些化學物質,透過食物鏈循環影響病人,例如日常接觸到的塑化劑、金屬汙染物。高油脂和熱量,以致體內雌激素長期遍高、造成排卵障礙,並且刺激內膜過度生長。
排卵功能正常的女性,每個排卵週期子宮內膜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生長、剝落,週而復始。沒有生育過的婦女、太晚停經、無排卵的月經週期、長期使用促進排卵藥物等,體內經常都會有太多的雌激素,都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因為脂肪本身就會製造雌激素,所以體重比較重的女性,較容易得到子宮內膜癌。
如果發生長期的排卵障礙,缺乏黃體素對內膜結構的調控,會導致內膜逐漸增生、繼而發生病變,或內膜癌的發生。曾有子宮內膜增生的婦女,有較高的機率得到子宮內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