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像,晚期病患者能夠得到全面服務,以照顧身心社靈的需要,左鄰右里主動協助購物等日常事務,病者和照顧者的需要都被看見。試想像,正經歷喪親傷痛的人們,隨時可找到傾訴對象,不用擔心要面對不合宜的安慰。試想像,社會不再忌諱死亡,大眾願意公開談論生命、疾病、哀傷與死亡等課題,每人都能及時為自己生命結局作無悔的準備,並知道如何照顧身邊病重的親友。這大概就是「慈憐關愛社區」的生活體驗。
「慈憐關愛社區」是由英國醫療及公共衛生社會學家Allan Kellehear教授提出的願景。面對人口高齡化,生命晚期照顧及喪親適應將會成為新的公共衛生問題,除了傳統以專業主導的紓緩治療及安寧照顧服務,更必須發展鄰里互助的社區照顧模式,及持續推動生死教育和晚晴關懷訓練,為社區營造慈憐關愛的氣氛,一同應對疾病、照顧、死亡和喪親為病者及其家庭帶來的挑戰。
要發展慈憐關愛社區,可以先從生死教育和安寧義工動員入手,生死教育可以讓人們更加開放地探討生命和死亡,減少談生論死的忌諱,而安寧義工透過探訪支援晚期病患者,累積照顧經驗和智慧,建立鄰里守望的雛型。
世界安寧療護聯盟訂定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世界安寧日」,本年度以「慈憐關愛社區︰同心為安寧照顧」為主題,賽馬會安寧頌及靈實司務道寧養院特別於11月3日及10日舉辦「青春不可不上的一課」青少年生死教育講座及工作坊,思考如何幫助青少年從死看生、珍惜生命。寧養院亦時常與學校、教會、機構合辦生死教育和晚晴關懷訓練,為建立慈憐關愛社區出一分力。
了解更多:
靈實司務道寧養院:https://bit.ly/SAS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