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3-08-19 06:55:00

房顫診治新方向

分享: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現時醫生診斷及治療心房纖顫病人,所使用的技術及藥物,均有明顯進步,並希望透過及早診斷,為病人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以達致預防中風及控制心律的兩大重要目標。

在診斷方面,一直以來基本的檢查方式,包括靜態心電圖及24小時心電圖等,醫生可透過此兩項檢查,評估患者的心跳速度及規律是否正常,而24小時心電圖則可監察患者全日的心跳頻率。隨著診斷技術進步,現時亦可透過電腦掃描及超聲波技術等,進一步檢查心臟功能與心瓣結構等,從而找出導致心律不正背後的可能性。

在預防中風方面,隨著各類新一代抗凝血藥相繼開始應用,患者在藥物選擇上,靈活性亦有所提高。舉例,傳統的抗凝血藥如「華法林」等,由於容易與飲食或其他藥物「相沖」,故有一定限制;新一代抗凝血藥物,如「利伐沙班」等,較能減少凝血因子的活性而又不影響血小板凝集,亦由於此類藥物較少受飲食或其他藥物影響,藥效相對也較穩定,亦毋須靠驗血作調校劑量,每天用藥一次,長遠有助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若心房纖顫個案的病情較嚴重,經醫生評估其健康狀況許可下,亦可考慮接受心導管射頻消融術,透過直接阻截電流,改善房顫病情,而手術對較年輕患者的效果,相對較理想。

adblk6

作者為心臟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