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9-12-19 04:30:00
日報

支持活體捐贈 為至愛提供多一個機會

分享:

本港輪候器官病人者眾,但「遺體捐贈」及「活體捐贈」的數量均未如理想。在香港,活體捐贈器官主要為肝臟及腎臟,捐贈者主要是來自兩種親屬關係。第一種是有基因遺傳關係的「直系親屬」,所指的是父母與子女,又或者兄弟姊妹間的捐贈個案;另一種親屬關係是「情感關係」,泛指的是夫妻關係。

對於很多人關心的健康問題,試從兩個方面去解答。首先,正常人有兩個腎臟,即使捐了一個腎給自己的親人,一個腎臟也足以維持生命,以及保持日常的新陳代謝;原因是人類身體有自我平衡的能力,少了一個腎,餘下的一個腎會自動將功能提升協助清除身體內的尿毒,達至平衡。

另外,醫生在移植手術前必定會對捐贈者做好全面的健康評估,以及測試基因的吻合程度,如果確認可以捐出器官,捐贈者的健康必定十分良好。有國際文獻顯示,器官捐贈者較普通人有輕微高血壓的或然率較高,但腎功能一般可以維持,而患上腎病的風險亦很低。本港的腎臟移植手術已有50年歷史,過去很多在年輕時捐腎的女士,在捐器官後結婚、生兒育女組織美滿家庭,也可以正常上班擁有自己的事業。

器官捐贈手術包括前期測試如驗血、造影等總共需要大約兩個月時間。現時的手術採用微創方式,因此傷口很小而復原時間很快,做完手術待一至兩個星期傷口愈合後,便可以做一般文職工作,只要短時間在康復期不做「粗重」工作,一般沒有很大問題。

adblk6


​​​​​​​作者為威爾斯親王醫院腎科主任李錦滔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