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俊銘患上抑鬱症,對任何事物也不感興趣,唯獨說起父母或家中的事,他的活力便回來了。一旦說起他的病,他又沉了下來。
媽媽說:「丈夫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在內地工作,只得我與阿銘兩個人生活,小時候又發生許多的事,如跟老爺奶奶相處不來,時常爭吵,家中欠債等等,不知是否這些經歷嚇壞他。」父親說:「是我不好,沒有好好照顧他們,現在唯有努力工作,補償以往的一切。」
俊銘聽到父母如此說,即時哭起來,問他為甚麼哭,他說:「我覺得自己不爭氣,爸爸媽媽工作辛苦,每天回家已累得很,還要為我而操心。」
媽媽也哭起來說:「你不要胡思亂想了,我見你哭,我也哭,你開心我也開心。只是你爸爸搞出來的事,不要怪自己。」
原來這個三人家庭,丈夫在外生活,媽媽跟兒子長期的相依為命,一切的經歷也成為母子之間的一個個扣,把他們的情感及關係緊緊的扣住,情感上互相依靠及支持。丈夫沒有位置去安慰妻子,也沒有空間去負爸爸的責任。問俊銘對父母關係及家庭的理解,他說:「父母好像常常膠著,不像朋友的父母,可以傾偈的。」看到他們如此,俊銘便不自覺去找話題,逗他們說話,現在還把自己成為話題/問題,讓他們為他的事而操心。
家中三人,在困苦的生活中,沒有辦法快樂起來。但當痛痛快快數父母的不是,爸爸憐惜兒子的痛苦,甚至爸爸對往事表達悔意的時候,這三個人又像充滿活力的你一言我一語,這個抑鬱的大男孩,頓變得笑容滿面。
這個忠心家庭的孩子(loyal child)說:「我希望你們可以好好生活,兩個人可以有商有量,我才放心,放下你們。」兒子愈放不下父母,只會愈投入在父母的關係中。或許抑鬱症才是他的理由一直留在父母之間解決不了的矛盾。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