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3-03-08 12:30:00

痛風再起時

分享:
痛風

時代就恍似一陣風,突然間撲面而來,叫逆風而行的人吹沙入眼。而「痛風」一詞,早於一千多年前的中醫典籍內已有記載,因病發時痛楚有如狂風突襲而得名。以往痛風也稱為「皇帝病」或「富貴病」,反映此病與上流社會的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故此歷代不少「阿王」,都飾演過「痛風再起時」這齣史詩式紀錄片的男主角。

痛風是代謝性關節炎的一種,源於體內嘌呤的代謝失調,令其代謝物尿酸過量產生或減少排走,導致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結果在關節內沉積成尿酸結石,比吹沙入眼更難沖走。每當白血球嘗試去清除這些結石時,就會在關節內形成急症炎症,造成紅腫熱痛的症狀。痛風通常影響下肢關節,包括拇趾的「波子骨」(蹠趾關節)、膝部和足踝,上肢關節則較少發病。除了關節炎外,尿酸亦可在肌腱附近或關節滑囊內,積聚成痛風石而引發炎症。有時候患者因拇趾痛風而跛行,也彷彿在戲仿著「跛豪」的步態來「踏痛尋醫」。

雖然過度攝取高嘌呤食物,例如是動物內臟、帶殼海產、紅肉和酒精等,是引致高尿酸和痛風的風險因素,但不少人都難以在美食當前下「防貪」,以致近年的飲食風氣,吹奏出痛風年輕化的趨勢。然而高尿酸亦與基因、家族病史和某些疾病有關,因此患者以男性居多,即使日常飲食均衡都可以患上痛風。此外,高尿酸人士在關節意外扭傷後,亦有機會誘發出急性痛風,容易與單純的關節軟組織受損混淆。

檢查血尿酸是其中一項診斷指標,但原來在急性痛風期間,有近一半患者的血尿酸都正常水平,尤其是當病人正服用降尿酸藥(如別嘌醇),故此單靠驗血並能夠為痛風斷症反而當關節炎形成積液,醫生抽取積液來化驗時,便既可發現尿酸結石,又能夠紓緩關節腫痛。至於慢性痛風所形成的關節受損和痛風石,更需要照X光和磁力共振來評估病情。治療急性痛風發作,醫生會處方非類固醇消炎藥。假如痛風經常復發,甚至形成了痛風石,患者便需要趁痛風再起時之前,每天服用降尿酸藥。一旦痛風石影響關節活動、擠壓附近神經或引致皮膚破損等,更須做手術切除。

adblk7

一個聰明人患上了痛風,不是要知道吃甚麼,而是要知道甚麼不應該吃。三百多年前的英國作家Samuel Johnson,曾如此形容過痛風(gout): “It is by health that money is procured; but thousands and millions are of small avail to alleviate the protracted tortures of the gout.” (按當時的醫療水平,大概可翻譯成:痛風令你「失去了一切」,患者家人「證實了這個消息」。)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