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眼睛裡存在著一雙小小的瞳孔,瞳孔是一個沒有組織的空間,由周圍的虹膜包圍形成,恍如一個黑洞。
雖然廣為人知,但瞳孔並不像身體裡其他器官結構,時刻都在告知我們它的存在,例如不斷跳動的心臟,一呼一吸的肺部,會蠕動的腸子,或者是會感受到冷熱刺痛的皮膚。
大部分人認識瞳孔的第一項功能,就像相機的光圈,讓我們在不同光暗環境下,自動調節大小,從而控制進入眼睛的光線,讓我們在黑暗中盡量吸入環境四周的光,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不至於灼傷眼睛。
瞳孔另一個較多人認識的功能,便是特務電影中看到的虹膜辨識。每個人的虹膜都有不一樣的紋路,而虹膜細胞的顏色亦是由基因所決定。
瞳孔的大小除了決定光線進入眼睛的量以外,還決定了像差的多少。眼角膜是眼睛相機中的鏡頭,當瞳孔愈大,能進入眼睛的光便會經過更邊緣的眼角膜,由於邊緣眼角膜弧度不一,折射的光束亦變得沒那麼的集中,視力的質素亦隨之下降。這就是為甚麼有些人瞳孔放大後,視力變得模糊。
再者,一些曾經受傷的眼睛可能會有瞳孔長期放大的問題,眼科醫生除了能使用縮瞳藥水之外,還可利用手術針線去將瞳孔縫得更小,從而減少畏光以及雜訊過多的視覺問題。
另外,虹膜是分隔眼睛前後部分的一道牆,瞳孔則是前後房間的唯一通道。當瞳孔因不同原因黏著了虹膜後的晶體,眼睛內部的水流便會受堵塞。由於眼內水分不斷累積,眼內壓上升,形成俗稱急性的青光眼。患者會因為眼壓急劇上升而出現眼痛、頭痛、作嘔等症狀。要治療這個困境,眼科醫生通常會利用激光,在虹膜邊緣製造一個造口,好讓積累的後房水能經過新瞳孔流入前房,令壓力得以紓解。
瞳孔的大小亦有預知疾病的功能。一對瞳孔在同一光暗情況下應該都是同樣大小的。但若一個人一邊瞳孔比另一邊小,再加上有點眼瞼下垂的話,那麼我們可能就要懷疑交感神經是否出現了毛病。瞳孔受到交感神經的刺激下(例如在戰鬥或逃跑反應下),會出現放大的情況。當有病灶壓迫著眼睛的交感神經系統時,就有可能出現上述的霍納綜合症(Horner syndrome)。霍納綜合症的最經典成因是肺部頂端出現腫瘤,其他包括腦中風和頸部動脈剝離,真是不容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