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學習泰拳多年,上半年報名參加了一個泰拳初級教練的課程。雖說我沒有資格、亦沒有預期以此為職業,更只是抱著一試無妨的心態,但這課程卻令我對我物理治療工作有新的體會,是我所意想不到的。
大家應該理解,中風及痛症復康是物理治療中經常觸及的。治療師會用不同的治療手法配合運動以作復康訓練,由於治療目標跟運動員的有所不同,當中大部份的運動並不如運動員的劇烈,一般都是較針對性(針對其患處附近的肌肉作出針對性的訓練),同時亦較安全及保守。不過,近日學習當泰拳教練時發現,其實泰拳運動中有很多動作對於人的力量、平衡及協調都有著很好的訓練,如果能因應患者的能力,將泰拳的動作結合於訓練當中,是否可以加強他們的訓練成果,並提升他們的主動性及令訓練變得更有趣呢?於是,我針對中風及下肢問題的肌力及平衡力提升,將膝及踢的動作加入其中。透過這種功能性的動作,他們對單腳站的信心明顯提升,其核心肌肉亦得以訓練;更意想不到的是,透過這類看似「非治療性」的訓練,對他們重投之前生活的信心有較大的提升,亦令治療變得有趣。
對於其他運動員,其實這亦是一個十分好的例子。運動的多樣性,有時對於提升你本身的專項也可有著很多的效果。例如︰你打籃球時爭取籃板力量不足,除了不斷重複籃板的動作外,也可透過進行拳擊或體操等講求軀幹穩定性的運動提升自身的能力,從以提升籃板的能力;又例如你想改善跑步速度,除了不斷練習跑步外,更可以透過跳彈床、泰拳的踢腳或打籃球等對下肢爆炸力較有要求的訓練,讓訓練變得更平衡。有針對性的同時,亦有其他向導的,只要大家對自己從事的運動有更多的了解與及分析,定可以找到更多的方法達致更理想的效果。
作為一個物理治療師,復康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字眼,我們希望透過治療訓練,以達致恢復健康的目標。或許是作為一醫療人員的局限,於復康的過程中,如果能配合專業的體適能教練,以我們的醫療知識,再配合他們對運動的了解、自身的經驗與及鼓勵人參與運動的能力,相信這可以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復康治療。
作者:聖雅各福群會賽馬會R3綜合體健中心一級物理治療師謝學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