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肩膀動不了,我一定是患上五十肩了!」經常有病人這樣恐慌地求助。
首先,保持冷靜。五十肩沒有想像中可怕。據統計,每一百人當中(不分年齡)只約五個人罹患五十肩。若是特殊族群如糖尿病患者,比例則增加到五倍。
第二步,找醫生確診。任何疾病最重要的是知道是哪一種病,同樣是肩痛舉不起來,很可能是鈣化、肌腱撕裂傷、夾擠症候群,甚至根本就不是肩部的問題,而是頸部問題。
每種疾病都有治療黃金期,五十肩也不例外。五十肩擺著不快點處理,黏住的肩關節囊就會像黏在地板上的膠帶一樣,愈久愈難分開,最後不得不用工具剷除,但也會因此傷害地板。肩關節也一樣,黏連愈多所需要的處理工具就愈多,清理時間愈久。
另一個常被忽略的是,周邊肌肉與肌腱會因為少動而萎縮。若因為肩膀一動就痛而不敢動,肩部與上臂肌肉便會開始萎縮,要練回來,並非易事。另外,每個人的病情不同。輕微的五十肩(只有一點卡住的感覺,痛楚不明顯),一般可嘗試在家自行認真伸展,可能已有一定程度改善。中度的五十肩(有卡住感覺,某些角度很痛)可尋求脊醫及物理治療,漸進式拉開關節囊,並保持日常活動度。嚴重的頑固型五十肩(很卡、很痛,影響睡眠),可能需要找骨科專科醫生,接受關節鬆動術或肩關節囊擴張術的治療。
不管接受哪一種治療,患者都需要保持活動,因為五十肩是肩關節囊「黏連」造成的,而五十肩的肩關節囊內會有大量的血管增生,在活動時容易出血。患者在治療後活動,多半會因為血管斷裂而感到疼痛,但若因此不積極活動,還是會產生黏連的狀況,治療效果將大打折扣。
作者為註冊脊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