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40歲以上),無端端經常感覺胃氣脹,或覺得個胃「頂住」,食慾不振,醫生可能建議病人照胃鏡。
另一類可能需要做胃鏡檢查的病人,是殘胃十年的病人,即十年以前,曾進行過良性疾病胃部手術,把胃的一部分割除的病人。
胃部內窺鏡的作用之一,是可以作為胃癌的篩查。胃癌是本港第六大最常見的癌症。
早期胃癌沒有明顯病徵,而胃潰瘍、萎縮性胃炎,都與胃癌有很大關聯。
在粵語片年代,有捱生捱死的男主角在吃飯時噴血,就是因為胃潰瘍,有血液進入了食道,以致噴血。
胃裡酸性高,細菌很難生存。直至1982年,醫學界首次發現有一種菌,竟可以在胃中生存,並可導致胃壁破損,造成胃炎、胃潰瘍等疾病。這一種菌就是幽門螺旋菌,發現它的專家也因而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過去20年,醫學界積極處理幽門螺旋菌引起的毛病,更發現它不只引起胃炎、胃潰瘍,更可以發展成為胃癌。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幽門螺旋菌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多達九成胃癌病人曾經感染幽門螺旋菌。
醫學研究也顯示,做胃鏡檢查時,發現由幽門螺旋菌引致的萎縮性胃炎,與未來出現胃癌的關聯度相當高。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幽門螺旋菌,毋須做胃鏡檢查,只要做一個碳13尿素呼氣測試就可以,準確度超過90%。香港人口中,有33%至50%曾感染幽門螺旋菌。
不過,這呼氣測試只可檢查你有沒有幽門螺旋菌,而不是胃癌篩查。如果要檢查有沒有胃癌,始終要做胃鏡檢查,並在有需要時抽組織檢驗,才可確診。
(疾病篩查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