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徒行者》是2014年的一套無綫電視劇,是近幾年罕有地受到正評的無記劇之一,但即使幾受歡迎,拍成電影版有吳鎮宇、張家輝及古天樂助陣還是令人吃驚的,亦造就了很高的入場意欲,電視劇粉絲繼續捧場,電影觀眾都覺得吸引。
兩頭唔到岸? 看得出電影版亦明白要照顧的是兩種觀眾的期望,盡量地周全,卻又衍生出另一個問題。電視劇和電影的部分不是完全可以相融,未必關乎技巧,可能簡單地只是一種感覺問題,有些演員、情節或演繹方法,出現在公仔箱會覺得好看,放到大銀幕上感覺就有點怪。而看《使徒行者》,若出於對電視劇的感情分,自然希望看到原班演員演出,例如苗僑偉、林峯、沈震軒及陳敏芝等,電影版只保留了歡喜哥(許紹雄飾)和阿釘(佘詩曼飾)的一條線用來照顧電視劇迷,但沒有了爆seed(林峯飾)的阿釘卻顯得單薄,雖然演得夠放,意圖搞笑的演技像唱獨腳戲,換上了升級對手吳鎮宇,擦不出火花,她的角色和故事線在電影版恍如多了出來,還不如全部原班演員都消失,劇情會更流暢自然。 另一邊廂,與電視劇毫無交集的電影線,即古天樂和張家輝的一場兄弟情仇,一如期望,不多也不少,不會令觀眾失望,也沒有太大驚喜,畢竟近年這批型男中年演員,演出的黑社會兄弟情電影都不少,沒出事沒出錯,觀眾都收貨了。古天樂年紀大了,成熟了,近年看他的演出亦順眼許多,有點真實的滄桑感,補足過去只有俊俏面孔的不足;張家輝是大家都喜歡的演員,怎麼做都好啦。
角色衝著去送死 有這樣的卡士,製作成本當然不低,巴西外景,大型槍戰、追逐、動作場面無一或缺,錢是花足了,但劇本還是差一點,由《寒戰》開的先河,為戲劇而戲劇,為衝突而衝突是現在很受歡迎的處理方法。角色們一個接一個地死,很想牽動觀眾情感和淚腺,但前段的人物關係沒有鋪排,劇情發展又不是表現出該角色非死不可,就好像那個角色突然傻了一樣,自己衝著去送死,觀眾不感動之餘還摸不著頭腦。 《使徒行者》電影版可以更好一些,不代表不好看,到底卡士勁又有大場面,題材也是我們喜歡的「無間道」、黑社會和兄弟情,而入場看每個演員的個人表演還是值回票價的,而且,《使》的感覺很地道,這已是對香港觀眾的很大安慰了。
于川原~視本行為終生職業的資淺電影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