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Emoji (意形符號)傳情達意,大概已成生活的日常,幾個符號組合,動動腦筋,可化作語言文字,網絡估歌仔戲名的遊戲任你玩;有美國藝術家(Yung Jake)更將Emoji拼湊為演藝名人如大衛寶兒(David Bowie)和里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 DiCaprio)的畫像,成為創意藝術。當然,Emoji還可登上大銀幕,立體化為動畫《Emoji大冒險》的主角。
看Emoji賣萌
《Emoji》以手機裡的虛擬世界作背景,每個Emoji只得一種表情狀況,惟獨阿基卻會按情緒變化而變臉,弄得手機主人阿力在心儀女神面前出醜,為了尋找自我修正之法,阿基(鄭伊健聲演)與好友俾個五(林曉峰聲演)出走,在JB(麥明詩聲演)帶領下穿梭於手機apps之間,影響手機的正常操作,令Emoji們面臨被主人刪除的危機。電影在外國影評網站受到一面倒負評,Rotten Tomatoes的評分僅徘徊在6%至8%之間;粵語版配上地道對白,由林曉峰的醒神演繹帶動,確也能帶來笑料,惜整體故事單薄,難以撐足全場。三位Emoji主角在手機裡的舉動影響著14歲男主人的現實生活,情節令人聯想到《玩轉腦朋友》,5種大腦情緒牽動11歲女孩的行為表現,若入場前調校期望,純看古靈精怪的Emoji賣萌,嘻哈笑笑90分鐘,不求彼思(Pixar)動畫的深度,影片不至於僅值個位分數。
矛盾尷尬
《Emoji》裡的手機主人是典型機不離手的少年,正反映過分倚賴手機短訊,甚至取代面對面溝通的現象,這本是值得發揮的「貼地」題材,但編導對如何善用手機溝通,著墨不多,少年主人只懂重設手機來解決問題,最後靠Emoji表白,角色沒有改變成長,編導沒有將手機世界與青少年成長課題好好結合,未能帶來深層寓意。表面上,影片藉Emoji主角遊歷於不同手機apps的冒險旅程,不斷以「低頭族」開玩笑,對呃like、求share、做KOL儲粉絲、虛擬當真實等網絡文化,作出抵死嘲諷,然而,看起來倒有點像手機apps的入門簡介或植入廣告,感覺矛盾尷尬。
獨立解難勝貼身呵護
《Emoji》的故事主線是阿基的成長,尤其是忠於本我,他的豐富情感是遺傳自父親,而父親打好份工而長久壓抑,為符合社會規範,以一副懶洋洋的表情作掩飾,自欺還要欺騙妻兒,實是不少現代家庭的寫照。為人父母嘗盡了現實的殘酷,擔心孩子競爭力不如人,千方百計要為孩子提供妥善保護,卻忽略孩子始終要獨自面對社會,提升孩子的解難能力和自我接納方為上策,況且,俗世眼中的缺陷,說不定可發展成個人獨特強項。可是,作為一齣合家歡動畫,故事對兩代相處的描寫卻不多,阿基的出走與兩代復和便顯得平淡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