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機場第三條跑道昨日正式啟用,特首李家超在啟幕禮表示,第三跑道系統將會帶來龐大機遇,聯通大灣區,鞏固香港國際樞紐地位。但是在迎接經濟機遇同時,龐大的基建開支花費,以發債形式持續擴大基建投入,也值得社會大眾關注。
2011年所發表的《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口號為「機場與您,共建未來」,當中最重要的第三條跑道系統終於落成。但多年來對於第三跑道的實質經濟效益,也有不同的憂慮。其中最主要是關於跑道雖然增加,但是天空上的航權領域並沒有擴充,因此第三條跑道的實質航班增加量,並不能等量提升。加上疫情後,部分長途航線仍然未重回香港,大灣區機場直航海外航線越來越多,香港乘客量下跌,成為第三條跑道效益的憂慮。
於2016年動工,三跑工程預計耗資1,400多億元,已超越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成為香港開埠以來最昂貴基建工程。目前機管局向離境旅客收取90至180元機場建設費,轉機客則收取70至180元,長途客、頭等及商務客收費較高,就是要收回興建第三跑道系統的發債成本。機管局最長的到期債券為2062年,意味假如機管局不提早回購該批債券,港人及旅客經機場出境,至少在未來38年仍要為三跑「埋單」。
但是舊債未清,新的債項或許會增加。機管局本月公布將擴大「機場城市」發展藍圖,於機場毗鄰的土地、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及機場島與東涌之間的海灣,發展區內最大型、融合商業活動、流行文化、藝術交易、娛樂消閒的世界領先新地標。機場城發展預計需要1,000億元,機管局會承擔當中的300億元,項目當中200億元資金已包含在過往發債融資中,而機管局債務現時約1,200億元,這意味着機場建設費可能會增加以及恆常收取。
根據立法會文件,香港現時收取的機場建設費,比新加坡、澳門、華盛頓、溫哥華等地還要高,而且台北、奧克蘭、奧斯陸等城市更沒有收取費用。有人或者認為幾百元的機場建設費,並不會影響旅客來港的意欲。但多次獲得全球第一排名的新加坡樟宜機場,就設置專門給廉價航空公司的跑道和旅檢大樓,相關設施相對簡樸,減少旅客機票成本。現時香港前往東南亞的廉價航空來回機票,在淡季時僅僅幾百元,機場建設費不可以說比例不大。
香港本來是講究經濟效益的城市,基礎設施發展固然重要,但要配合公共財政狀況,過去甚少發行大量債券應付基建。但現在政府和公營機構似乎沒有繼續恪守量入為出的財政紀律。單是本年,政府就將綠色債券計劃所得,直接用於基建開支。正在發行的基礎建設債券計劃,更開宗明義借錢用於基建。連同機管局、市建局等等公營機構的發債,香港一旦面對地緣政治威脅,主權評級不是沒有降級的可能,相關債券的違約風險就會增加。
國務院今年才對地方政府下達命令,超過12個地區的基建工程如果未完成一半,就需要停工或者延期,目的就是要減少地方債務。所以,我們在慶祝第三條跑道啟用的同時,也要保護香港一國兩制下的財政自主,必須以審慎態度監察三跑的營運效益。對於未來再次發債興建機場城市,也應以「舊債未清,新債免問」原則行事,以免令香港基建發展陷入債務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