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12-05 11:00:00

中港台詞彙趣談

分享:

從說廣東話的香港,到了說國語的台灣,在文字言語上實在是一大適應。雖則我們在香港就學時也是以書面語書寫,但畢竟與台灣的用詞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就如我們在香港坐的交通工具說,我們說坐「巴士」、「的士」、「地鐡」; 在台灣則是坐「公車」、「計程車」、「捷運」。也由於台灣的摩托車(又稱摩車或機車); 這樣在這裡「騎摩車」便成為日常用語,還有「機車」原來是指有點不智或吹毛求疵,與另些詞「龜毛」和「白目」相似。另外,如香港慣用的「酒店」(hotel)在台灣則用「飯店」,若用「酒店」便讓人有點不正經的,像舞廳的場所。還有「靠夭」(哭餓)、「靠北」(哭爸)就是「吵甚麼吵!」,相信這與台灣閩南語的背景有關吧。看到這些有趣的詞語,我們可能也會翻白眼!

對於香港來說,我相信影響我們詞彙運用的,台灣遠不比不上中國。試想想近來我們用的「底氣」和「低端人口」等,我們以前可能連聽也未聽過。除了受現代漢語的影響外,這方面不少是直譯英語過來的詞語,也有來自中國大陸的習用語,也就是我們說的中國普通話詞語。由於最近我在網上多看了中國的電視節目如金星主持的「金星秀」、「中國式相親」等(據知她主持的「今夜百樂門」也即在台灣播放),我從中也認識了不少中國北方或東北的用語,如「忽悠」就是作假,玩弄之意; 「媽呀!」就是表達驚訝的「哎呀!」,「行了」就是「你得㗎喇」之意。至於「底氣」這用詞,香港人雖較陌生,但在中國已成為一般人的慣用詞,也就是與勇氣之意差不多。說到近期頗熱門的詞語「低端人口」(Low-end population),我們更是少聽見。我們慣用的是「低下階層」,在中國內地是以工農人士為主的族群。 至於甚麼「中端人口」,「高端人口」,這更是硬生生的直譯用詞。我們可能較常用的是中產人士或高尚階層。說到底,回歸後的香港亦愈來愈中國化,難怪我們對繁體字的運用也有人想以簡體字取而代之。

adblk6

我認為中港台的詞彙可以互相參詳、互用,卻不應一刀切地把本地的文化拔起,我不贊成如台灣的去中國化,也就是把文言文的課程減弱,但也不應把本地的用語低貶。每個時代在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詞語產生和運用,我們要在互補互動中來改進自己的不足,卻不是削足適履,而是捨長補短,讓詞彙更豐富而多姿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