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立法會已經開始,最令人意外的是,代主席梁耀忠遇到難題情願拂袖而去,數十年苦心經營的刻苦形象光環,也一鋪清袋了,在史上留下污名。梁耀忠跑幾十年步,但上戰場打真軍還是一樣棄兵曳甲,說明跑馬拉松的人不見得比一般人更有毅力和堅持,人的個性是不會因跑步而改變。
入正題,元朗體育會上周日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10公里賽事。香港封路跑步難若登天,特別是鬧巿中的馬路,渣馬只能在清晨時分跑彌敦道,及最後一段跑軒尼斯道,絕大部分路段都是偏離鬧巿的幹道;標榜跑街的街馬,也只能跑無人氣的觀塘工業區;元朗體育會(元體會)卻辦了一場真真正正的街跑,跑在元朗鬧巿的街道。
元體會成功,固然因為該會董事會有不少有勢力的強力人士,包括區議會主席沈豪傑、副主席王威信,以及橫洲公屋爭議的梁志祥,有他們撐腰支持街跑,政府部門豈敢不從?
最難得是這些強力人士都明白,跑步並不是擾民活動,也不只是運動競技,而是需要有觀眾、有風景、有社區參與,元體會的工作人員願意花時間與精力向沿途商戶解釋封路跑步的意義,並得到商戶的支持和諒解,才可以促成一個有元朗特色的街跑。
不過,即使元體會後台如此強勁,據《香港01》報道,會方還是花了4年時間才成功申請封路,足見香港封路搞跑步,比勸政府放棄發展橫洲公屋更困難呢!政府部門講究先例,如今元朗已實行了,相信有助其他團體,在其他新巿鎮鬧市申請封路辦跑步。
目標是要跑街、跑鬧巿的街馬,雖然明年增設32.195公里的賽事,但仍然是以幹道、工業區和偏僻的地方為主,距離初衷甚遠。既然巿區難以成功,街馬可能試試轉戰新界,再辦一個跑新界鬧巿的馬拉松,總好過不斷在觀塘區撞牆而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