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原地產內地各分公司所報上來的業績顯示:二月份內地房地產市場的交投漸趨活躍,交投量比一月急升三成有多,而樓價亦錄得約2.5%的按月升幅。市場的氣氛已明顯比前樂觀,反映經紀人對後市信心的中原經理指數,升至54(50以上顯示看好者逾半)。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以下三點:(i)疫情已正式在中國告終,社會上連談論它的人也沒有,一切已經復常;(ii)今年春節回鄉者眾(因過去三年沒有機會),導致市場上有不少交易被逼延後到春節後的二月;(iii)政府的撐樓市政策逐步見效,剛性需求與改善性需求都比前容易獲得銀行的支持。人們對樓市的信心正在恢復。
據說,內地原先有一派意見是不贊成銀行又再增加對房地產放款的,認為這樣只會令房地產又再泡沫化,以後尾大不掉,更加難以收拾。
不過,另一派意見則覺得,中國的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已經過深,未有條件在現階段一次過與房地產割席。若是不先靠銀行穩住市場的陣腳,老百姓就會因對後市失去信心而出售手上非自住的投資性物業。屆時,銀行之前對房地產所作的放款就更難收回。這樣很容易出現負面的連鎖反應,把社會引向通縮,萬劫不復。
因此,在現階段必須由政府與銀行帶頭,恢復人們對後市的信心。這樣,老百姓才願意用自己口袋裏的錢與政府一起來救市。只有這樣,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才有機會扭轉局面。否則,社會上將會有一大片產業都會受房地產拖累,即使疫情告一段落,經濟亦不易恢復動力。
再者,內地地方政府的財政亦十分依賴來自房地產的收入。自從民企開發商紛紛爆雷之後,地方政府已失去來自房地產的收入,因而陷入財困。有些甚至連公務員的工資也發不足,處境十分惡劣。
在這種情勢下,政府內遂形成主流意見,認為有需要先動用一切手段救市,即使要以新泡沫代替舊泡沫也在所不惜,在找到更好的可以拉動經濟的引擎之前,地產這副引擎仍得派上用場。
在這種共識下,內地除了個別一線城市外,大部分二三線城市都撤銷了前一段時間訂下來的「限購」、「限貸」與「限價」等措施。有錢也不肯買樓的人,甚至會在某些地方被批評為不夠愛國。
原先,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是「保交樓」,現在他們已經明白,老是「保交樓」是不夠的,因為大多數老百姓更需要的是「穩市場」與「保樓價」。只有當老百姓對後市恢復信心之後,經濟才不致出現大動盪。
當前,政府的首要經濟任務是要避免通縮,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政府才可以逐步改善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程度。否則,甚麼都是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