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9-05-23 06:00:00

凝固的音樂

分享:

上周四出身自江南世家,美籍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與世長辭,享年102歲。貝聿銘的生平事蹟和貢獻人所共知。我從小對人物專訪特別有興趣,喜歡聽每個人不同的故事。印象中許多建築師在訪談中都表示特別鍾情古典音樂,或者是結構關係吧,尤其喜歡巴哈的音樂,而這位大師中的大師貝聿銘就最愛聽貝多芬。
 

大家曾聽過「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對此兩種藝術形式的形容?這副像似對聯字句分別出自兩位歷史人物,前句來自十八世紀哲學家謝林的至理名言;後句乃是十九世紀德國音樂理論及作曲家霍普德曼提出。其實建築與音樂的設計關係早在巴洛克時期已追尋到足跡。看歐洲的教堂建築,像巴黎聖母院頂上的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與及許多教堂內頂的交叉拱肋(rib vault),它們在建築結構和巴哈作曲用的對位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巴洛克時期音樂特別注重裝飾音設計,加上波形彎曲及渦卷形概念均可在其建築內外觀賞到。
 

飛扶壁圖

飛扶壁圖

最近我了解到一位美國音樂理論家及作曲家Dimitri Tymoczko,他用幾何圖的論述分析音樂作品及和聲走向。現代建築在設計時會注重空間本身的韻律及流動的方式,而貝聿銘的格言「讓光線來做設計」,就是把光與空間結合,使空間可變化萬端。恰恰Tymoczko的幾何概念是用空間去表現和解釋音樂,貝氏所運用的天然光若套用在音樂上那便是聲音。把建築和音樂的共通元素交錯想像,這馬上令我這個建築門外漢望著花園道1號的中銀大廈有種更富音樂感的嶄新視覺感官。

當年有玄學家說中銀像把利刃擋在港督府(現禮賓府)頭上。30年後大師走了,管你信不信邪,反正這把刀是劈下來了。
 

中銀大廈

中銀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