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12-04 06:00:00

勇氣戰勝無恥

分享:

「欄后」呂麗瑤在社交平台上透露在中學時,曾遭前教練性侵。她希望藉個人遭遇喚起公眾對兒童性侵犯的關注,並鼓勵其他受害者站出來。年紀輕輕如此勇敢,實在值得我們每一位女性「讚好」。


之不過,正當全城都給予支持之時,有「才子」卻撰文,語帶諷刺地說自己幼稚園時曾被女教師摸臉「性侵犯」,更恥笑metoo運動,指「崇洋的我」怎能不追仿效西方潮流呢……最後,更提到梁齊昕同樣在社交透露被母親打罵,當時警務處處長曾偉雄曾說「不能夠網上講乜,警方就去查。」
無論這是「曲到直」或「直到曲」;是「曲完再直」或「直完再曲」;是想借題發揮,抑或是純粹抽水……今次的事件,都不應被拿來作政治立場的表述。


被稱為「才子」,要撰文批評特首和官員,應該可以有很多題材。可以用不同的舖排、不同的比喻、不同的用字、不同的態度,應該寫得風趣幽默之餘,亦能道出重點,吸引目光,獲得掌聲。


既然如此,為甚麼要如此「低手」,借一位女性的不幸遭遇來開玩笑?那位外籍老師當年輕撫你的臉,真的傷害如此深?是她令你如此憎恨女性,要在受害人的傷口灑鹽?你的心理是否在幼稚園時受到影響,在那時開始就愛用廁紙包裹寶貴的臉頰?


或許,有人會認為,對著輕佻低俗的文章,認真便輸了。但我認為,對著一些侮辱女性的人和事,勇敢、認真地處理和面對!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