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中年好聲音》贊助商致敬
為時接近半年的《中年好聲音》以高收視完成決賽,從不同時段的收視率顯示,在最後深夜最後決戰階段觀眾人數不減反增,反映節目「黏性」極強。冠軍周吉佩放下心理壓力忘情演出取得超水準表現,為比賽帶來迭起的高潮。
節目有收視、有口碑,贏家之一是贊助商。《中年好聲音》在漫長的程賽中不斷曝光,加上參賽者配合(吳大強在決賽夜主動唱好產品),令冠名贊助商馬百良知名度大增,有理由相信今次合作是上半年最成功的電視推廣活動之一,這亦不得不佩服客戶決策層的眼光。
記得去年底推出《中年好聲音》,節目部信心十足,原因有二,一是追夢的概念應有感染力;二是參加者背後有好多故事,印證這個推斷是報名時非常「旺力」,預示了社會有共鳴,所以當時提出的贊助費用並不低。當廣告推出市場後,有不止一個客戶有興趣,但同時也有客戶作出兩點反饋,一點最直接,就是節目沒有「大卡士」;另一點是近年時常提到的希望針對年輕人市場,對中年的節目名稱有保留。
在未贊助《中年好聲音》前,馬百良已經贊助過另一個好節目《尋人記2》,是去年《聲夢2》之外另一個有口碑的節目,這次對《中年好聲音》再以行動投下一票,這種信任實在令人無言感激。
中年》成為上半年本地最成功的電視節目,除了原先估計追夢、故事的元素,參賽者表達出的友誼,以及出人意表的歌唱表現,都未必是事前估計得到的,如果沒有商業客戶願意突破思維,這類好節目未必能夠產生。當人工智能不斷發展,很多人認為無論是戲劇抑或廣告,都可以無限運算取代人腦決策,不過至少以現時情況,人類的創意和眼光仍然是可以有非凡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