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5-05-12 06:00:00

單議席獨贏與比例代表制

分享:

由於英國式的大選,是分小區以單議席獨贏的方式,選出區域的議會代表,有時會出現一種不合理的情況,令到一些在全國得票率不高的政黨,反而可以在國會,取得比得票率高的政黨更多的席位。

以蘇格蘭民族黨為例,得票率只佔全國的4.7%,卻取得56個議席;而英國獨立黨,在全國的得票率雖高達12.6%,但由於選民分散在全國不同的選區,結果只在一區勝出,在下議院只爭得一個席位。

這個極端的例子顯示出:單議席獨贏的選舉方式的確存在著不合理的地方,部分民意可能因而受到忽略。

其實,類似的情況以前也出現過,英國至今不願改變,自然有其他方面的考慮。

第一,這種政制比較簡單,不似比例代表制那麼複雜;不用搞名單組合,不用配票;候選人可一心一意地去競選,選民也可以一心一意去投票,省卻了很多選舉策略上的計算。現實是:香港行了比例代表制這麼多年,至今仍有很多人未弄清楚這比例是怎樣分配的,連參選的政黨亦是在近年才意識到當中竅門。

香港的政黨,早年都採用長名單制,希望借助政治明星的引票能力,順便攜帶排後的知名度較低的候選人出線。至於排在第三位以後的候選人,大多早知自己出線無望,只是為了黨的利益,把自己僅有的一部分支持度也奉獻給排在名單前面的黨友。

adblk6

近年,一些激進的小黨發現,單獨出選更有好處,因為排在後面的候選人,即使會不足比例要求的票數,在餘額制下,一樣有機會當選。結果,他們不惜借一些激進的言論與極端的行為,去吸引小眾支持,令社會的政治生態碎片化。

這類激進的政客,即使在進入議會後,依然不願意以大局為重。為了吸引傳媒報道,他們會隨時衝主席台,出言不遜,甚至擲物。他們長期拉布,不顧後果。社會上已有聲音,要求學英國那樣,轉為行分小區的單議席獨贏制。

英國制的缺點是小規模的政黨很難冒頭,但權力會比較集中在肯照顧全局的大黨手上。政府在施政時,不用四出向不同的小黨遊說,只需爭取到一兩個主要在野黨的支持,就可以落實政策,社會成本比較低。

在現實世界,行比例代表制的地方,大都政黨林立。因為政客發現,從大黨分裂出來之後,更容易取得議席。結果導致議會內一片混亂,執政黨頻頻換畫,施政難以見效,人民亦得為此而付出代價。

由此可見,世上並沒有一套完美的政制,人類對此還在摸索中。香港的政客對自己提出的那套不宜過度自信,以為自己的一套才是真善美,別人的那套就是假醜惡。這樣只會令社會撕裂,爭拗沒完沒了,人民沒有安穩的日子過。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