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去日本四國旅行,主要是鄉下地方,所以沒有像與學生旅行一樣,有目標看歷史文化風水,行程由女兒包辦,作個懶人旅行。女兒帶我去參觀高松市內的栗林公園,是高松藩之別邸,由1587年生駒家管治,1639年(寶永16年)生駒家內亂,幕府乘機轉封生駒家至「出羽國矢島藩」之小地。幕府家水戶府代藩主之子松平賴重為讚岐藩主,直至1869年幕府「大政奉還」,明治天皇革新,栗林1871年由明治政府管轄。
此日本庭園與中國及韓國的庭園,雖然個個外表不同,但它們的設計除了現代設計外百分之九十多,概念與術數傳統中之「數」有關。
「三山」是中國古代傳說,東海外有三個神仙人:「東瀛、方壼及蓬萊」三個神仙山有長生不死之藥,當年秦始皇派徐福領五百童男童女出海就是找這三山。其實這三山東瀛就是日本,方壼就是台灣(台灣形狀方形而南面像個壼嘴),蓬萊就是沖繩,沖繩原是福建移民所創,是中國藩國,甲午戰爭後被日本吞併並同化。
中國園林是以「三」、「九」、「十三」為主數,唐代園林制度是以「一池三山」為主,就是一個水池內有三個島代表「三山」,如果池太小則用一個小島加兩片突出石頭為代表,中、日、韓私家大部分園林都是此格局。但皇家園林中則有用「九州」為數,因為「禹貢九州」九州代表中國的縮影,所以在洛陽唐代禁苑中便有「九州池」當年朱温殺死唐昭宗後,便約唐的太子貴族宴會於九洲池,宴中便把李氏所有人滅族。清代雍正建圓明園,其中心地區便是在西南的「九州清宴」,是雍乾等帝居住及接見大臣辦公之地,也由九個相連小島組成。圓明園之東也有一池三山之設。
佛教傳入中土後,有些池苑,它們全用「十三」個島及突出之石代表。佛教傳說:「須彌山是天下之骨脊,其下有四大部洲,八小部洲,所以合共十三」,今天不少塔之塔剎有一串圓圈頂,就是代表「須彌十三洲」。四國之栗林庭園有六個池湖及十三個人工築小丘,其西用天然的「土形」紫雲山為借景,風水上土形山主「倉田之富」及乎四國以農業為主之格局,而每個湖中都有三個小島或石,如北湖有後嶼、前嶼及芙蓉峰三個小丘。其中南湖最大,它有三個大島分別為楓嶼、天女島及杜鵑嶼而湖上有三片石,名為「仙磯」代表三山。在楓山酒岸邊則有六片突出石,代表船泊近岸。此外在楓嶼之西有一片分離之石頭突出水面,共合「十三」之數!此園中有六個湖,似是取「一六合水」之意。
古人用此「三」、「九」、「十三」之數,此中有深意,風水上會帶來平安和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