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分享過香港一些隱藏了都市傳說的舊地名,但覺得意猶未盡,再談談一些被淡忘的地名和藏在地名中的故事。
聽過「官富」、「老虎岩」嗎?知道這些舊地名是現在哪個地方嗎?
觀塘昔日叫官富 屬官府轄下鹽塘
若你拿起一張舊地圖,會覺得很多地名與今天對不上。好像昔日是國家的重要鹽場,舊稱「官富」,現在演變成為「觀塘」。
根據香港地方志中心資料,香港有記錄的產鹽歷史可追溯至西漢,及至南宋最為興盛。南宋時,朝廷在九龍灣西北岸設置「官富場」管理鹽務,範圍覆蓋今天的觀塘、九龍城及油尖旺區,屬於當時廣東十三大鹽場之一。「官富」一名,就是演變自官富場。
據觀塘區議會和觀塘民政事務處出版的《觀塘風物志》,昔日鹽工在九龍東沿海一帶,用石頭和泥土在海邊淺灘修築堤壆,海水進入其中,成為一塊塊的鹽田,這些鹽田亦稱鹽塘。由於鹽塘屬官府管理,因此「官富」又被稱為「官塘」。
另一說法是,客家人會把蒸發至乾涸狀態的鹽塘稱為「乾塘」,但因為「乾塘」比較負面,而客家話的「乾」與「官」同音,因此就取名「官塘」。
至於「官塘」為何再易名為「觀塘」?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老虎岩」煞氣重改名樂富 寓意安居樂業生活富足
今年是地鐵觀塘線通車45周年,而樂富是港鐵觀塘線的其中一站,因樂富邨而得名。不過,昔日這一帶擁有一個異常凶猛的名字,稱作「老虎岩」。
為何有「老虎岩」這個名稱?坊間有兩個說法。一是相傳此處山頭昔日有老虎出沒,因而得名;另一是有學者指,老虎岩或因地形而命名。
老虎岩曾為徙置區,在1957至1963年間落成23座大樓。直至1973年,房屋委員會成立後接管了老虎岩徙置區,並決定為其改名。根據政府檔案處一份1970年的文件資料,當年有「楊」、「朱」、「馬」及「牛」等姓氏的居民向官員投訴,指遷入老虎岩後運程大受影響,又表示他們的姓氏讀音與老虎慣常捕食的動物相同,於是居民向當局遞交建議改名方案。從眾多候選名稱中,最後採用了與「老虎」諧音相似的「樂富」,寓意居民安居樂業,生活富足。
如今樂富邨樂翠樓對開的「老虎岩變電站」,仍然保留着「老虎岩」這個舊地名,可以作為憑證。
想知道更多香港舊地名的故事,「當代中國」網站的「飛凡香港」欄目,就有一個「香港舊地名」專題,歡迎瀏覽,一起來回憶香港故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