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時候才算是個「大人」?世界大多數國家都以18歲為分界線,設定為法定的成人年齡。普遍認為人到了18歲,在生理上基本成熟,也開始有自己的思想,擁有獨立思考和分辨能力。不過,年輕人是否真的能夠「瞬間成長」,滿18歲即蛻變成「大人」?
美國哈佛大學神經科學家利亞‧薩默維爾認為,以18歲界定是否成年並不準確,因為17歲和19歲在大腦發育上沒有甚麼差別,而掌管理性的腦區到25歲才算成熟健全。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人類學家哈賽特更表示,現代人40歲才真正長大。她分析指很多人40歲仍然和父母同住,延長了他們的童年。當他們承擔起經濟和照顧的責任,例如成為父母,才會步入成年期。
上一輩的人,一般在20多歲已經有婚姻、家庭、事業的經歷,這些體驗令他們穩定過渡至成人角色。現今婚姻和生育年齡普遍推遲,讀書的年日增長,使人們直到法定成人年齡也未曾獨立承擔生活的責任。或許很多父母認為這個世界變得殘酷了,紛紛成為直升機父母,即使到了該放手的年紀,仍然讓子女待在保護傘下。
英國心理學家温尼科特提出「足夠好的媽媽」(good-enough mother)的育兒概念,他認為媽媽只要做到60分即可,那剩下的40分才能保障孩子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而孩子的能力隨著成長有所進步,父母要懂得逐步放手,甚至學習面對那種孩子不再需要自己、不完全服從自己的挫敗。
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永遠都是孩子。可是,父母有義務讓子女了解現實世界是怎麼樣,並讓他們成為自給自足、對自己負責任的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