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1-07-04 06:00:00

愛國令學生受苦

分享:

教育局正就預備推行的小一至中六必修科「德育及國民教育」進行諮詢,希望可以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在遇上議題之際,能以此作為判斷的依歸,並勇於承擔和實踐。當中的中四至中六階段是以「認識當代重要成就」和學習「燦爛中華文化」為目標,但並沒有過往德育及公民教育科的「以批判思維,認識祖國」,引起社會關注科目會否變成愛國洗腦科。翻看教育局的《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中的課程宗旨,會培養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在內與終身學習有關的能力。既然通識科課程已包含在內,那為何要在這新科目再次加入呢?但是現在教育局建議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亦跟現在通識科「公共衛生」外的單元重疊,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許承恩認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則着重灌輸正確價值觀或客觀資料,與通識科有別,那我們現正修讀通識科的學生,豈不是在缺乏客觀資料的情況下,在通識堂進行批判思考?若事實並非如此,那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就是跟通識科重疊。


至於課程內會否提及六四事件並不重要,反正這件影響深遠的事件,已被各大出版商縮短至兩、三句就能講述;反而由老師主動講述、民間進行宣傳總比教科書的兩、三句準確及豐富。再加上三三四新學制課程緊迫,有傳統女校已經高調表明要求學生在暑假期間回校補課。同學還要參與「其他學習經歷」(OLE),高中同學齊齊做義工、睇表演、儲時數,儲405小時活動時數就能達到均衡及全人發展,再加上惱人的「通識科獨立專題探究」(IES)。希望各位官員不要再在教育方面「下工夫」,無論你們所作的事本意是好是壞,最後都會搞成一團糟,母語教學已是一大例子,而最終受苦的是老師、學生和家長。

adblk6

 

Elliott

334白老鼠,「大人」眼中的愛hea九十後。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