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6-02-05 06:00:00

愛屋及烏.撲滿錢罌

分享:
1.五丶六十年代之「瓦錢罌」有如酒埕和米缸的袖珍版。 2.舊時的「瓦錢罌」一般只有一個置於頂部窄窄的入口,底部沒有出口。

1.五丶六十年代之「瓦錢罌」有如酒埕和米缸的袖珍版。 2.舊時的「瓦錢罌」一般只有一個置於頂部窄窄的入口,底部沒有出口。

3.六、七十年代香港開始工業起飛,當中尤其塑膠的製造甚為成熟,「豬仔錢罌」適逢而生。 4.錢罌英文為Piggy bank,其發展多年,儲錢之餘更為擺設。

3.六、七十年代香港開始工業起飛,當中尤其塑膠的製造甚為成熟,「豬仔錢罌」適逢而生。 4.錢罌英文為Piggy bank,其發展多年,儲錢之餘更為擺設。

農歷新年將至,又係時間下利是。未婚男女,為了金錢,無奈被迫追問婚事;已婚人士,派遞Money,自己食少啲都要保住面子。現實之餘,也是反思,關係不能作量化,親情更不應比較,簡單見面,已具窩心暖意。

難得新正頭,小朋友當然要穿著整齊出馬拜年。一句祝福語,換來氣氛之餘,更有即時的賞賜。今時今日,「利是」的起錶價廿蚊一封,不過七丶八十年代,當時「利是」還會有「神沙」。當中是軟還是硬,當然要視乎雙方交情的濃與淡。童年時曾扭盡六壬,也未嘗過千之感,唯有都係靠平日慳得就慳,積少成多去聚沙成塔。

Ad Block

錢幣發展與儲蓄習慣 一講儲錢,就想起錢罌。顧名思義,就是盛錢的器皿。按《史記》所載,原來錢罌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除了用作儲錢,也有用作募捐及俾茶記「Tips」,甚至現時賣旗的旗袋,也就是錢罌流動應用的伸延發展。 錢幣發展有她的長篇故事,在此則不作詳述之。古代農村未必有就近銀號,銀票以外家家戶戶都會將銅錢以瓦罌作藏。時至今日,錢罌亦等同於代表儲蓄的習慣,雖然大面額的金錢會存於銀行,但是錢罌多為儲散紙的習慣。所以在七、八十年代,銀行以送贈錢罌,鼓勵對小朋友開第一個銀行戶口。

Ad Block

樸實瓦料至塑膠製造 如要簡單講近代錢罌歷史,銀行錢罌為後,「瓦錢罌」才為開始。五、六十年代之瓦錢罌有如酒埕和米缸的袖珍版,不過由於設計時已明白它的壽命短暫,加上為免引來小偷的注視,刻意使其不太起眼。故只是用密度低的瓦料作最基本的素燒,樸實之餘亦符合經濟效益。不過可能由於入口處實在容易破損,故此亦有部分於罌面,多作一層耐酸及耐磨的釉燒,外觀顏色和效果有如瓦煲相似。不過儲還儲,為免調亂,記得還要於其肥肚上寫上自己的名字。 講完瓦錢罌,港人最另有印象的,還有是「豬仔錢罌」。六、七十年代,香港工業開始起飛,當中尤其塑膠的製造,甚為主導。豬仔錢罌在港製造,由人手將金色和黑色的線條塗上。肥豬代表「富貴」,紅色代表「吉祥」,所以紅膠豬仔錢罌,外形珠圓玉潤,其大肚象徵著財富的積累與富足之餘,更能為錢罌提供大量空間。不過由於「豬仔」完全密封,故需要新主人用刀及燒熱五蚊以作開窿,大小可隨君喜好。

Ad Block

錢罌設計與用錢智慧 由於錢罌已經與儲蓄連上等號,故此設計有入冇出,所以舊時的瓦錢罌,一般只有一個置於頂部窄窄的入口,當儲滿「積蓄」之後,便要狠心把它摔爛,買個新的去又再作下一round。當然人生總有突然間要買玩具和零食的時候,無所不用其極之下,總會以尺間及螺絲批去撬幾下。及至八十年代推出的白陶瓷釉燒豬仔錢甖,甚至近年設計的卡通人物電子錢罌,多於底部開有洞口,並以橡膠或蓋口作活動式封上,取錢便不再需要鬥志鬥力。 香港現時的發展,不知是進步還是反智。過往銀行送錢罌提倡儲蓄是德行,現在則送旅行喼並鼓勵借貸去旅行。不論中國製的瓦錢罌和港產的豬仔錢罌,都教會我們每每用錢時必須考慮謹慎,非逼不得已不要去「爆缸」或「劏豬」。無奈時代走得太快,現時它們已經相繼停產,成為古董,與貶值的貨幣剛好相反。可是高達過百億元的「高鐵」和「三跑」工程,竟見其投放的資源,可能還高於回報,有出冇入,這又是否諷刺?!祝願香港良知不滅、公義常存!

Ad Block

 

馮俊鍵~興趣多而尋究底,愛藏物並擁思人。七十後,舊情尋。電郵:[email protected]

Ad Block Ad Block
留言專區
Ad Block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