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日耳曼人語的英語,只有26個字母,有利透過打字機去推動其擴展速度。應該係,除非唔係……我估㗎咋……還記得電影《Saving Private Ryan》「雷霆救兵」中一開場比較震撼的一幕,就是一班女士不停地在打字機前工作,代表美國政府向死難的士兵個別發出感謝信。雖然信中全是「罐頭式」的內容,但每一封的製作是確是有血有肉。不過隨着80年代末期個人電腦的出現,只需一個掣便可將文件大量複製,才將打字機的時代推進墳墓。
鍵盤設計,影響至今 打字機自60年代普及後,迅速成為西方社會上不可或缺的工具。廣泛到除了情書外幾乎所有的個人書信,尤其商業信函,都是用手篤出來的。雖然大部分打字機有如現今的智能電話一樣,外形和功能千篇一律,設計相似。但其實歷史的進程是各位發明家在彼此競爭的情況下,各有不同地互相抄下抄下,最終才集天下於一家。 百多年前,即1860年代末,打字機之父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與其團隊發明了首台「正式註冊」的實用打字機,取名為Sholes & Glidden Type Writer,並由E. Remington & Sons公司生產,並於1874至78年公開銷售。其外形有如「衣車」,需要以右腳控制Foot Treadles,亦只能打出大寫字母。不過,Sholes & Glidden Type Writer推出了影響至今的QWERTY鍵盤,由於此鍵盤擺位有利於常用字母輸入,其設計一直成為打字機丶電腦鍵盤及智能電話的配置定律。而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左上角的第一行字母為Q-W-E-R-T-Y,就係咁簡單。
研發抗衡,標準定音 1878年,增強版的The Remington Standard Typewriter No. 2終於可鍵入大寫和小寫字母。隨着其他競爭對手的參考和加入,Remington亦推出多個不同的版本以作抗衡。隨後……Remington又……(下刪三萬字) 1903年,Lyman C. Smith與其兄弟成立L.C. Smith & Bros Typewriter Corporation,創新的機械設計奠定打字機的原理和外形。而20年代,L.C. Smith & Bros更與流動設備的製造商Corona合併,L.C. Smith & Corona不斷打造卓越的產品,並且引領了幾十年,自始成為最風行當代的輕便設備。可惜由於設計過於完美,加上產品亦離不開過往經典設計。無奈於1999年,隨着個人電腦的極度普及,打字機亦只能淪為多餘擺設,L.C. Smith & Corona亦只好宣告破產。其實L.C. Smith & Corona亦曾……(又下刪三萬字)
超越限制,商務通行 1961年,IBM終於出手了,Selectric帶來全新的「Typeball/或稱Golf Ball」設計,取代了沿用了60多年的Individual Typebars,使同一文件中可打出不同的字體,並且連同具時代感的顏色機身,大量佔領歐美及在港洋行商行等。而於十年後的1971年,Selectric II簡直係橫掃全港的律師行、會計師行及政府文職部門。唯這「Ball-機」就是長駐商業,家用者仍是少數人。 最後想介紹番一位Paul Smith的伯伯,他自出身時已患有痙攣性大腦麻痺,不能自己穿衣進食,也不能像一般人可以容易用語言表達自己。直到15歲那年,一個偶然的情況下他接觸到打字機,發現自己可以用左手握住右手去敲打鍵盤。自始就一下一下的打出心中的太陽,以打字畫燃亮世間。聽講,可以的話,一定會自己拎行李,一定係,因為心中有志,殘而不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