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籌辦親子平台mameshare,所以認識了一眾偉大而勇敢的媽me,她們的孩子分別患有過度活躍症、亞氏保加症、先天性心臟病、語言發展遲緩、尿液倒流等,甚至出生時只有一磅重的早產兒。
當中最讓我敬佩的是性格樂天、眼界最大的Julia,其早產女兒患先天缺陷,4磅4的身軀甫出生便動過兩次大手術,可她卻從沒抱怨半句,只懷著平常心去接受,「我一直都當她是normal (正常) 孩子般教養,沒甚麼不能讓她做,亦沒甚麼要特別做。就正如你有近視會戴眼鏡,她沒耳朵就戴耳機,就這麼簡單吧了。況且,如果我做阿媽也不接受,她怎會接受自己?」剛滿4歲的女兒,自信滿滿且人見人愛。
接受與尊重,是改變孩子命運的最佳方法。像台灣有位患「過動症」的36歲女生吳沁婕,從小念書不成、逢二進一,念了六年大學才畢業,卻自言:「我的一切是過動帶給我的,我真的很喜歡我的過動。有時候我們方向可能是錯的,說要去『克服』或『解決』困難,其實你是要去接受它 (過動症) 是你的一部分。」她有個奇妙的家庭,陪她跟過動症相處,讓她勇敢做自己的夢,結果一步一腳印的走出「昆蟲老師」另一條路,成為台灣小朋友們的偶像。
世上大抵不會有天生100%優秀的孩子,所謂的「優秀」都是鼓勵出來,也可以是被譽為「猶太教養聖經」的《The Blessing of a Skinned Knee》提到「將子女最糟糕的行為視為最出色的長處」。就由今天開始試著,放開緊握的拳頭,把固執的小孩看成有毅力的孩子,把愛爭辯的小孩看成有邏輯思維的孩子,把愛吵鬧的小孩看成活力充沛的孩子,把害羞的小孩看成謹慎謙虛的孩子,把違反規律的小孩看成勇於冒險的孩子。接受與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並把成人眼中的缺點,換個角度看成孩子的優點,你便會感恩孩子需要的福分,早在掌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