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10-08 06:00:00

日對夜對 敵人變情侶

分享:

看得太多大美國主義的恐怖分子電影,想當然的英雄與壞蛋、公式化的橋段、粗疏的鋪排,講真,作為觀眾,真的投入不了。

然後,忽然有人反過來由恐怖分子的角度切入,手法幽默、活潑,細膩,呈現困獸鬥下的匪徒與人質如何過生活,觀眾如我,竟不自覺對箇中的微妙互動,產生了某種認同感。
 

所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想必就是如此。表面上,匪徒變態,人質更變態,怎可能愛上挾持自己的人?但細心想想,其實合乎常理。

如果因愛成恨往往有跡可尋,那因恨變愛也總有原因。由1996年日本駐秘魯大使館人質危機改編的《美聲人質》,正正呈現了這個過程。

人質,有別於一般受害者。他們無可避免地必須跟敵人一起被困,一起生活。認同,來自理解。理解,來自經歷。長時間的共同經歷,催生一樣的視點。

匪徒與人質,一起下棋、聊天、學唱歌、同枱食飯,甚至來一場小型足球賽。慢慢你會發現,其實恐怖分子,都是人。他們也有人權,例如享受天倫之樂。然後你開始問,政府憑甚麼因為異見,害得他們家破人亡?

最後那幕,匪徒全數犧牲,人質企圖力挽狂瀾,大聲呼喊「他們不是壞人」,看得人很痛。與其說創作人用人質事件去拍「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不如說他是用「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去呈現壞人的真情、好人的偽善,表達對於世界一面倒指責恐怖主義的控訴。

事件裡最誇張的,是人質跟匪徒墮入愛河。同理心加上時間,會令人擦出愛火。日對夜對,敵人都變情侶。不是嗎?

那麼,搞不好,今時今日世上這麼多人單身,正是因為我們永遠無時間,只為相處而相處。單身,實乃非戰之罪。非得到了無事可做等運到的一刻,才能拍拖,是現代人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