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遠足郊遊的朋友,相信對萬宜水庫東壩都相當熟悉,甚至不少朋友在中學時代的行山「第一次」,都奉獻給東壩。東壩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大家知道「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已在去年正名了嗎?)遊覽路線的起點,也是全長100公里的麥理浩徑自北潭涌起步後,所途經第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亮點。
無他,東壩實在太有代表性,山友隨口都可說出幾個招牌──六角形岩柱、破邊洲、海蝕洞、形狀古怪的防波堤錨形石……加上可以乘的士直接到達,實在方便了不少力有不逮,或乘坐輪椅的朋友,親親世界級的大自然美景。再向前走25分鐘左右,便到達水清沙幼的浪茄灣,讓人覺得,「馬爾代夫」級的清澈海水其實離我們不遠。
香港的寶盆
萬宜水庫建於1970年代,論面積不及同樣於海中建成的船灣淡水湖,但論貯水量則冠絕香港水塘。其東壩外圍有一條副壩(防波堤),以減輕海浪侵蝕,保護東壩。兩壩之間圍起了一池碧水,清澄明亮,就像一個聚寶盆,吸引著眾人欣賞的目光。
「寶盆」的內側彷彿穿了一個大洞,其實是個宏偉壯麗的海蝕洞。最近,當局興建了一條木造棧道,把步道伸延至洞前水中,也加添教育展板解釋洞穴成因。一方面,它能令市民大眾更輕易接近地質奇觀;但另一邊廂,不少山友卻惋惜人工建築,令景觀變的更不「天然」。
在郊野內產生的矛盾,可謂多不勝數。例如,東壩和其他香港郊野景點屢獲殊榮,但接二連三的國際媒體「推廣」,對它們是福是禍?不是所有人能健步如飛,這又應否成為郊野興建石屎路的理由?一切問題,都沒有確實的對與錯,我們應該持續開放討論,互相了解,為郊野爭取最好的結果。
陳嘉俊Jan
「野外動向HK Discovery」創辦人,參與多項本港及海外大型生態旅遊顧問項目,每年籌劃「野外長征」探索體驗計劃,並主持生態旅遊節目《探索大世界》,足跡遍及南北極、婆羅洲、塔克拉瑪干沙漠等地。最近更推出免費行山App「野Guide」Hiking Guide,讓遠足新手都能夠輕易感受香港郊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