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DQ風波對銳意改善行政立法關係的林鄭月娥猶如拋下一枚深水炸彈,令新政府與泛民主派的關係弄僵,下周出台的「一地兩檢」方案更是火上添油,這個暑假「硬仗」連場,新政府的蜜月期會否戛然而止,正好考驗她的智慧。不過,林鄭早前提出改善關係的4項措施未有束之高閣,其中增加到立法會出席答問會的安排,可望最快於11月落實。
林鄭月初到立法會出席答問會時便釋出善意,主動提出4招改善行政立法關係,包括以「短問短答」形式,增加到立法會接受議員提問的頻率,至於次數則由立法會決定,她形容「任佢(議員)開價」,大有無任歡迎的味道。
立法會秘書處早前就簡化口頭質詢通知期及特首出席答問會的安排,諮詢全體議員意見,據了解,大部分建制派議員不支持縮短口頭質詢的通知期及質詢時間,理由是會影響問題質素,但對特首增加出席答問會次數的擬議安排則無異議。
根據擬議安排,「短版」特首答問會每月舉行一次,每次為時30分鐘,每項質詢提問及答覆或限時3分鐘,希望可回答10名議員的質詢,但能否如願,則要視乎議員是否「合作」減少「浪花」;至於現時特首每年出席約4次答問會的次數,有可能減至2至3次。有關安排若獲林鄭首肯,立法會需修改《議事規則》,將現時每次大會提出6項口頭質詢的數目減至5項,估計最快可於11月落實。
至於立法會會否趁機引入防止拉布機制,有政界人士認為,可研究限制議員要求點算人數的次數,並針對議員行為不檢引入罰則,例如扣人工或公開道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