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06-19 06:00:00

永續期望可達到

分享:
Stella McCartney的Clever Care系列,鼓勵消費者好好保存衣物,不要隨便浪費。 最新發布的《Dirty Fashion》報告,顯示全球數一數二成衣品牌的污染數據。 品牌最新合作伙伴Parley for the Oceans,對抗海洋污染,其一大目標就是減少全球棄置的膠樽數目。 圖表顯示一般公眾都熟悉的牌子,如H&M、Zara、馬莎百貨等,都有生產「Dirty Viscose」。

「If we can do it, anyone can do it.」
— Claire Bergkamp, Stella McCartney可持續發展主管


中央聖馬丁時裝系的校刊《1 Granary》,最近跟品牌Stella McCartney的可持續發展主管Claire Bergkamp做了個專訪,成篇內容都好值得細讀,品牌最新的進展,是發展到一條符合永續發展的Viscose人造絲供應鏈,本身Viscose係由植物纖維經加工而成的人造纖維,首先要確保來源不可來自瀕危及受保護的森林,加工過程亦要確保污染物釋放水平能夠符合標準,這些資訊就咁聽都覺得又hard又dry,但找到符合標準的產地及加工商,就足足用了3年的時間,單係呢一點都足以叫我對品牌肅然起敬。

adblk6


不只快時尚
但最叫人感慨的,是Claire話如果Stella McCartney做得到,其他luxury brand都一樣做得到,但放眼看整個時裝界,有Stella這份決心的大牌子,卻是萬中無一。我記得隨著5月份「哥本哈根時裝峰會」發表的年度報告,內文大意說一般公眾印象都以為快時尚是污染的罪魁禍首,但其實高級品牌在可持續發展及去毒化的步伐,行得比快時尚還要慢,一方面當然是high brand所受的輿論壓力比快時尚集團小很多,二來他們的生產及物料供應透明度低,公眾難以監察;但最攞命的一點,同樣由Claire道出,問題就來自我們自己。


網購一樣污染
Claire說從來沒有人質疑品牌的原材料從哪裡來,這個我反而可以理解,品牌一早對永續有承諾,消費者已建立一定信任,覺得這個牌子不會亂來;但對於其他透明度沒那麼高的品牌呢,大部分相信是理不了那麼多,看見啱心水便買了先算,我以前也因為這個問題很困擾,買衫那麼方便,網購撳幾個掣,要買到破產很輕易,但想知件衫是否有機棉造、原產地、生產過程牽涉多少污染……這些更重要的問題,將個網頁由頭到尾搜刮一遍都未必搵到答案,仲未計網購所產生的carbon footprint,其實隨時比在實體店買嘢要高,我的解決辦法,就是可免則免,索性唔買。

adblk7


「萬惡」中的「良心」
我個方法可能太過因噎廢食,對一般消費者來講,有時出於實際需要,例如返工見人總要添置些少新衫,未必個個afford得起如Stella這類high brand,真的要買,便要買得其所,首先要認住那些物料比較sustainable,未必件件可以天然或有機纖維,就算人造纖維也可揀能夠生物分解或循環再造,通常符合這些標準的衣物,都會有明確label顯示,就算是「萬惡」的快時裝,也有比較有「良心」的系列可以揀,何必為貪平小小,去幫襯完全不知從哪裡來又如何生產的淘寶貨呢?

adblk8


撰文:Carman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