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已甚少看電視,除了忙上班、湊女之外,節目質素低落也是主因,但最近一懷舊歌唱節目,卻令人有追看的慾望,全賴不少早已沒了影蹤,或被遺忘的歌手撐場,聽到耳熟能詳的旋律,回憶不禁湧上心頭。
思緒又被牽引回到八十年代,卡拉OK在香港興起,唸初中的我是卡拉OK的狂熱分子(當年還沒出現「唱K」這名詞),「掹衫尾」跟家姐去「蒲」。早期唱K要在酒廊大廳,從厚厚的歌曲目錄選歌,寫在紙上遞給侍應,每桌輪候唱一首歌動輒要一句鐘,一晚下來只唱得三、兩首,「到喉唔到肺」,除了要有足夠的耐性,消費亦不便宜。
後來乾脆在家添置簡單器材日唱夜唱,播著VHS錄影帶、手持咪高峰自我陶醉。還自詡歌藝不俗,膽粗粗參加校內歌唱比賽,當然是鎩羽而歸,回想起來真的汗顏。
到九十年代,卡拉OK發展最蓬勃時期,連鎖店如雨後春筍,大學時代幾乎每星期都光顧,家庭、朋友聚會唱K、慶生、拍拖也去唱K,但隨著這行業式微,此情此景早已不再 。
聽著曾經被感動的歌曲,百轉千迴,懷念香港樂壇的輝煌全盛時期,更忘不了我那一去不返的青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