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04-04 11:00:00

港台之別

分享:

初來台灣服事時,感覺台北與香港的大都會風格已有分別 ;台北的步伐明顯沒香港急促,且城市有鄉鎮的風味,帶有一種純樸和禮貎之情。這裏的食店大約九時已開始關門,不可與香港的夜生活相比。民族感方面,台灣保持著日本統治過的痕跡,包括建築和店舖的裝煌 ;例如台灣總統府就是日本統治時期建成的。另外,台灣為國民黨統治由久,除了青天白日旗外,相信是蔣家王朝留下來的各類特色,如蔣中正紀念堂,街道名稱如中正路等。言語方面,國語當然是首要的,但閩南語卻是不能缺少的特色 ;所以台灣的國語便有閩南腔,我雖然不太喜歡這種腔調,但已久而久習慣了。奇怪的是我很喜歡台語歌,內中有感力而深情,令我欲罷不能地傾聽。另年老一代除了是說閩南語或客家語外,說日語也是日常用語。

至於香港,則是在英國統治下生活了的頗長時間,除了廣東話外,英語便是常用的言語,當然也加入了從內地走來香港的各種地方方言,如台山、客家、潮州等,實在是百花齊放,但這些方言卻並不成為主流。香港也受英國影響,無論在建築或法律等人文層面上,都為英國的文化所受禮;但卻未忘懷自己的根源。

然時移世易,台灣由於民進黨當家作主先後兩度,去蔣化的情況越來越烈,就如把蔣介石的雕像拆除等;香港雖則未在回歸後沒有那麼大動作把英治時代的建築拆掉,但如天星碼頭等舊地標建築也日漸被替換。簡言之,港台兩地的文化建築都在改朝換代下更變。政治方面,最近台灣判決太陽花運動的參與者無罪,因為這是公民對不義政權的一種合理反抗;那麼,香港要判決雨傘運動的參與者時,有否多考慮到台灣的示範呢?

adblk6

另外,最近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與泰國旅遊業人士會面時,被他們問到香港有比台灣更多的泰國遊客,他有甚麼看法?他竟謬然說「香港只是個小島,有甚麼好玩的」。他這樣的回答便引起風波;因為他不應酸香港的狀況,而是應想想如何令台灣的旅遊業增強才對。不過,無可否認,香港是個小島,但人口也有七百多萬,但卻漸為大陸移居者進住;所以就地方面積和人口來說,台灣當然比較大和多;但香港優勝的地方不一定是山光水色,卻是大都會的人文風格。香港和台灣的遊客不少是來自大陸的,但也隨著本身的政治變遷而令大陸客減少;可以說是大家同得耳根清靜的機會。所以也不應該互酸才是。在我的體會中,不少台灣人喜歡到香港,同樣,不少香港人喜歡台灣;也就是說,我們是在互相欣賞的。台灣人喜歡香港的都市格調;香港人喜歡台灣的風土人情。既然港台兩地都受到中共的政治打壓,我們更應是連成一氣,卻不應彼此晦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