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拉松路上有各類型食物品嘗,在外地是非常普遍,因為馬拉松並不只是一項要認真的競賽(請注意,是「不只是」),也是一項大型的公眾活動、既可創造經濟、又可推廣旅遊及當地物產。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成功的馬拉松就是要做到雅俗共賞、老少咸宜,要認真的可以認真,要慢跑的可以慢跑,怕悶的又會覺得好玩有氣氛,就連無興趣跑步的人都覺得好玩。
上周日的街馬九龍東半馬,就做到類似的效果。要追時間就去追,想吃鮑魚、魚蛋、燒賣、牛柳、叉燒飯和珍珠奶茶就排排隊、停下吃,還有一班朋友齊齊變裝跑,跑完又可以去終點的Party繼續品嘗本地美食,看看各類型的運動用品攤位,甚至連日本東北風土馬拉松的創辦人,也遠赴香港交流及推廣,這是美食 X跑步的成功嘗試。
環觀世界各地,以食物為賣點的「不認真」路跑賽比比皆是,例如:
法國Medoc馬拉松:沿途供應生蠔、雪糕、牛扒,無數紅酒任飲,包你不醉無歸
台灣虎尾雲林馬拉松:一公斤的烤全雞
日本北九州馬拉松:沿途即場碳燒原隻和牛
日本東北風土馬拉松:沿途供應和牛、扇貝、煎餃、魚蛋
新加坡榴槤跑:每人帶一個榴槤跑(由大會提供),然後終點齊齊吃
可笑是,衛生署這類推崇食蕉的心邪部門,竟然針對街馬派鮑不健康而出FB Post叫大家「認真跑」,從來懶得了解比賽的構思和理念。其視野、眼界和識見,與把堅船利炮視為「奇技淫巧」的清朝官員沒有多少分別,惹來一眾跑友留言恥笑也是活該。
如果大家記憶仍在,衛生署盯上街馬已不是第一次了。去年秋季,衛生署首次炮擊街馬,將世界各地早已流行的啤酒跑「喝停」,說成是極度危險的公共健康災難。展示權力大概有莫名的快感,衛生署這次就挑剔食物。
路上食不食純粹自願,而且又沒有人逼跑者吃。若以健康為準則,追求「認真跑」導致傷患要求醫的人多,還是「不認真跑」亂吃東西以致要求醫的人多?況且根據衛生署的邏輯,既然一生拉勻飲鉛水不明顯威脅健康,那麼跑步飲凍啤,嘆個鮑魚,拮串魚蛋又有甚麼問題呢?堂堂一個公共衛生監管機構,卻一而再玩這種搬龍門、選擇性針對的伎倆,說之為「欺人太甚」也不為過。畫虎不成反類犬,除了個別親政府喉舌,傳媒翌日普遍對街馬大篇幅正面報道,已經是狠狠地打衛生署臉。
由一些既不知現代馬拉松為何物,也不跑步的官員和體育權威,指點一個跑步活動應該要怎樣搞,已是犯了訴諸權威的邏輯謬誤。說到底,比賽從來只有Finisher(完賽者)和DNF(Did not finish)這兩類,無論第一名還是最後一名都有獎牌,沒有認真與不認真之分。
何況誰有資格指責人家不認真?反而是香港人往往過分分秒必爭,把速度成敗看得太緊要了,徒添了不必要的傷患和壓力,也忽略了路上美麗的風景,這才是多麼的可惜。
文:HY / FB Page: 馬拉松 看世界/ Run the World
(RTW由一群愛去外國跑馬拉松的作者組成,藉著跑步觀光及體驗外地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