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結婚三十年的夫婦仍然說深愛對方,他們想說的,不是這麼多年來都沐浴於那電光烈焰的激情愛火中,而是日復日的忍耐、妥協,替對方無止境地洗襪子、煮飯、拖地,並接受婚姻的約束和限制,經歷無數的溝通對話和實踐。他們的愛是由瑣碎的生活中所提煉的小磚塊堆砌而成。儘管日常的生活依舊那樣磨人,但他們的愛卻沒有熄滅,與其說他們懂得去愛,還不如說他們已經成為了愛的化身。
歷代的騷人墨客,總愛以瑰麗的詞句去歌頌愛情,為愛增添真實性。所以,我們崇尚「我愛你到我心靈所能企及。我的愛深邃寬廣崇高,無與倫比。──白朗寧夫人」的激情,也讚嘆「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李商隱」的哀怨綿長。
在現今世代,我們更進一步把愛情從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實在,嘗試把它分解得更薄弱和片面。在商業主導一切的社會中,愛情經常出現兩極化的景象。一面是量化的愛情,以對方的消費力決定自己應投入多少的愛,憑對方電話型號、車子款式及居住區劃去釐定這份愛是否值得投資,亦有更過分的是以得到穩定生活為前提決定結婚對象;另一面,則是單純地追求愛裡的激情,純粹享受當中的甜美,而拒絕作任何的承諾和負擔,成為無異於縱慾者的存在。
我們簡化、剝奪愛情的完整性,是為了讓我們更容易獲得愛情,縱使這是自欺欺人,我們仍樂此不疲。因為我們內心知道達成愛的條件非常困難,那包含無盡的忍耐和付出,這讓我們害怕,也讓我們卻步。唯有承認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真正的尋著愛的蹤影,體驗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