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2-03-02 04:36:11
日報

發消費券不如早結束疫情

分享:
發消費券不如早結束疫情

預算案建議再發消費券,並且把金額增加一倍,達到每人10,000元,18歲以上合資格的港人及新來港人士都有。財爺今次這麼「爽手」,反映今次Omicron的疫情有多嚴重。

於市民而言,能額外多一筆收入可供消費當然歡迎,問題是若果疫情長期持續,經濟活動無法恢復正常,那即使今年派多兩次消費券,也無法幫助市民脫離困境,令市民對前程恢復信心。

在疫情下,香港有很多行業在限聚措施下已沒法經營,能勉強繼續運作的,收入亦少了大半。普通企業不可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太長時間,新一輪的結業潮已經開始。人們擔心失業,更擔心在失業後很難再找新工作。

於商界而言,發消費券難解他們燃眉之急,因為在疫情下,市民連上街也可免則免,哪有機會去用消費券?商界最需要的是政府能制訂出有效措施,在短期裏收拾疫情,令他們可以恢復正常運作。沒得做生意,那就發甚麼消費券,提供甚麼稅費減免與擔保貸款,也一樣於事無補。
因此,商界希望政府能果斷地制訂出有效制伏第五波疫情的方法,而非只是發些「小恩小惠」,去安撫一下市民的情緒。

市民普遍覺得,政府對第五波疫情的嚴重性估計不足。外國的經驗早已顯示,Omicron病毒的傳播能力驚人,一旦沒法攔截隱形傳播者,受感染的人就會以幾何級數上升。所以決策者必須防微杜漸,一發現有人感染Omicron,就得第一時間推行更嚴緊的限制社交接觸的措施。可惜特區政府缺乏前瞻性,總是慢了幾拍,只懂得沿用過往的分階段收緊方法,令病毒有機會找到傳播的空隙。

adblk7

正是由於對疫情的傳播速度估計不足,導致原有的設施與人手配備很快就捉襟見肘,形成混亂,出現系統性的崩潰,令市民對政府的應對能力產生懷疑和抱怨。

近日,市民已不斷聽到身邊有親友,同事確診,數目有增無減,不免有些人心惶惶。有人甚至對前景也失去信心,選擇逃離香港。

要防止這種悲觀情緒蔓延,政府不能再見步行步,而是要一次過拿出一整套收復疫情的方案,清楚向市民交代,在下一階段政府會採用甚麼策略?會推出甚麼具體措施?會調動哪些資源,會借助哪些外力?預期會取得哪些結果?並清楚向市民解釋,為何作了這些部署之後,抗疫就一定可以取得成效。

我對香港抗疫的前景並不樂觀,Omicron傳播得快,疫情達峰時間亦會快。我估計不用等到4月,每日確診的人數就可以從高峰回落。如果在內地的協助下,香港能進行全民檢測,配以一至兩個星期的全面禁足,即使是Omicron,亦可以被遏止。內地已有這方面的經驗,香港肯認真學習的話,不難取得同樣的效果。希望不用等到5月來臨,港人的生活大部分都可以恢復正常。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