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4-04-01 06:00:00

看見台灣的青年人

分享:

我認識和聽說的台灣青年,各有多元夢想、熱愛參與,願意為台灣創不同。

台灣有三十多萬弱勢學童,六成來自單親家庭,七成的父母為中低學歷,需要具承擔的老師陪伴成長,也需要一些他們可仰慕、亦師亦友的學習對象。80後的劉安婷創辦了「為台灣而教」的教育組織,目標是讓每一位台灣孩子,不論出身背景,都有最好的教育品質,有願意關懷他們的人在身旁,也有能力去努力圓自己的夢想。她連結了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鼓勵他們用兩年時間,到較偏遠地點投入弱勢教學工作,接受最頂尖的訓練,建立對社會的影響力。「為台灣而教」已在台東開始,為原住民孩子提升教育機會。

眼見社會企業是潛力無窮的新興領域,可實踐創業也同時改善弱勢就業、環境、教育、農業等社會問題,同是80後的Sunny在兩年前創立「社企流」。這是台灣首個華文社會企業資訊匯流平台,積極傳遞「用商業力量改變社會」的知識與智慧。在過去兩年,社企流分享了1,000篇文章、連結各地社會企業,舉辦活動,網站有數萬名關注者,讓社會企業逐漸形成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創新生態系統。

我聽見的台灣人故事都有點不一樣。這次到台灣,教授朋友告訴我一個挺窩心的故事:有位大學畢業生在南投縣旅行途中看到了一幢房子,他想嘗試創業,租下房子變成民宿。可是房東說,我不租,你只可把它買下。年輕人於是走遍台灣各大銀行,所有銀行經理都搖頭,不肯借錢給他;跑到第15間銀行,小伙子竟然感動了一位負責人,願意冒風險,借錢給他買下房子再作抵押。今天,他把這民宿辦得有聲有色,更呼喚其他年輕人以工代宿,為南投的社區營造努力。

adblk6

台灣年輕人有獨立思考和行動力,這些我們從反服貿運動中看見了,但在香港看不見的,是在330反服貿遊行和平結束,民眾陸續散去後,數以十計的學生義工忙著整理路邊的行人垃圾桶,並仔細分類,默默的把垃圾分類——這真是成熟公民社會的表現。

一個國家的實力不光是經濟,台灣的人文精神,青年人對土地的熱愛,永遠都是他們最大的軟實力和優勢。

作者為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