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方便,生活上許多名字,不管是人名或機構名,都給人予以簡稱,而中文名字的簡稱一般是兩個字,例如中電﹝中華電力﹞、港鐵﹝香港地下鐵路﹞,三個字的如影視處﹝香港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一般會有類詞綴。英文名字則取每字的第一個字母組合而成,例如KMB (Kowloon Motor Bus),HKU (Hong Kong University),OP (Ocean Park),這些都是兩三個字母,四個字母的如ICAC (Hong Kong 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是較少有的。如上述,簡稱是為了方便,要記憶四個表面上沒甚麼關連的字母是不方便的。
忘了哪年起,香港的大專院校開始要學生填寫SFQ (Student Feedback Questionnaire),目的是評估老師的教學表現。開始時,評估的結果對老師的影響不大,但不久後,管理層開始利用這些數據「鉗制」老師,特別是對新的老師。語文老師後來更要在學期末填寫一個Language Module Quality Analysis Report, 簡稱 LMQAR,五個字母,許多同事記不住,常常以「甚麼Q」稱之,同時也表示對填寫這報告的不滿。
這幾天,香港人熟悉的簡稱ABC (America Born Chinese)有了新的演繹,是Anybody But CY,美國的全國廣播公司NBC (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 也變成了Nobody But CY。所以說,語言應該是活的─「活 ‧ 該 ‧ 語言」。
作者是經驗中文普通話老師,丈夫是英國人。
現為語文中心行政總監。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