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脫歐後的英國首相約翰遜動作頻頻,最新動向是尋求加入由11個亞太國家組成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在歐洲以外尋找商機。不過約翰遜政府無論對華、對美、對歐也顯得搖擺不定、雜亂無章,連法國總統馬克龍也不忘揶揄他一番,提醒約翰遜必須為英國選定盟友,強調「它不可能同時是美國最佳盟友、歐盟最佳盟友和新的新加坡」,不該存有「泛泛之交」(half-friends)的想法。
英國屬五眼聯盟的一員,本來就難以擺脫美國影響,但現在卻奢想可魚與熊掌兼得,美、中兩邊也不得失,令人難以相信這是擁有優良外交傳統的英國。
英國一方面在新疆問題上批評中國,卻又臨時抽起為此欲對中國實施的制裁。另一方面,英國代表在世界經濟論壇毫不避諱批評中國的貿易行為,亦屢傳「伊利沙伯女王號」航空母艦將巡弋南海,又容許港人以BNO申請簽證移民當地,卻明知中英兩國貿易額每年高達800億英鎊,英國在華亦有不少業務,而且中國在英國的鋼鐵業、石油業、交通運輸和公用事業均擁有重大利益──現在英國的做法無疑是見步行步,毫無章法可言。
幸虧北京不想將英國迫得太緊,令英國倒向美國,因而才一直保持友好──在BNO一事上只是輕輕帶過,而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結束其11年任期時,亦特地祝願兩國友誼長久、合作走深走實、關係行穩致遠。然而,約翰遜這種精神分裂型的走鋼索外交可以行得多遠,實在相當成疑,在北京耗盡其耐性和忍耐力之前,恐怕英國的商界和議員將率先發難,向約翰遜逼宮,英國在後脫歐和後自由時代肯定前路維艱。 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