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4-27 06:00:00

給報人的勉勵

分享:

報業總是艱難的,新媒體崛起,傳統媒體經營困難,不少報紙連年虧蝕,員工要凍薪甚至被裁員,甚是慘情。不過原來回顧歷史,即時在報業興旺的時期,不少報紙都曾面對很大的挑戰。


樹仁大學新傳系教授出版的《數風流人物——香港報人口述歷史》就記載了28位資深傳媒人在報業打拼的「風雲史」,面對當時競爭激烈的報業和難關,他們都曾靠著不同的策略,成功闖出一片天。


資深投資銀行家、傳媒人香樹輝在書中提到,他在創辦《壹傳媒》時,看準了白領的市場,認為香港正欠缺一本時事雜誌,既有財經分析、又有娛樂資訊的綜合型雜誌,於是利用自己對財經新聞的觸覺,成功帶領周刊在短時間內取得收支平衡。而香樹輝的另一創舉,就是挽救了曾陷入財困的《星島日報》。當時《星島》集團的資金周轉不靈,需要債務重組,香樹輝便受邀加入「救火」,他為了搶佔地產廣告的市場,不惜請來香港最好的地產版記者、編輯,加強地產新聞,並利用星島最先進的分類廣告排版系統,創立了全港最快、最多和最有效的地產分類廣告版,配合獨特的定價策略,成功吸引大批廣告商,令《星島》的股價一路飆升,脫離財困。

adblk6


有人以改變目標市場致勝,亦有人以堅守信念,而取得行業龍頭報紙的一席位。


《華僑日報》是香港戰前的大報之一,當時報紙創辦人岑維休及其子岑才生,在經營《華僑日報》的時候,堅持為社會報道受用的資訊,尤其是工商界的新聞,後期更拓展至教育、文化等領域。在日佔時期,香港的中文報紙都立即停刊,傳媒人紛紛到內地逃難,而《華僑日報》為了工人生計,堅守至最後一刻,直至報館被日軍接管。雖然後來《華僑日報》被南華早報集團收購,因經營不善而停刊,但能夠成為日佔時期的唯一一份中文報刊,《華僑日報》在歷史中都算是記下深刻的一筆。


俗語有云:「年年難過年年過」,這本書都算是給報人很大的安慰,相信總會一天,報業終會守得雲開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