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天堂不再
愈來愈多市民北上消費,影響本港餐飲業生意。早前連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也在社交網站的帖文中強調,本港不能迴避競爭。梁振英也說道,競爭不僅是看質量高低,而是看性價比——幾句話便道出了香港餐飲業目前的困局所在。
筆者固然不及那些每周都北上吃喝消費的港人,了解深圳和大灣區各城市的各種好處,不過相信只要人們北上,所挑的餐廳不太差,幾乎會立即意識到香港餐飲大勢已去。
早陣子有人請筆者到深圳吃粵菜,房間有300呎,除餐桌外也有供飯後喝茶聊天的沙發座椅,一餐飯由頭到尾服務從未甩轆。記得有一道菜是大半隻手掌那麼大的鮮鮑,筆者心想吃了這隻鮮鮑,又不知道要欠下多少人情,幸好離開餐廳時,在推介菜式的牌子上看到這隻味道幾乎無可挑剔的鮮鮑只需298人民幣,才放下心頭大石。這固然是一段小插曲,但只要北上吃過幾頓宴客菜,便會清楚了解目前內地餐飲已不只是硬件和服務佳,例如粵菜與潮州菜就仍有很大的創意和進步空間,基本上香港餐飲業已不存在再度追上的機會,並難保日後將毫無還擊之力、潰不成軍。
處於深圳的另一個極端是日本:當地租金平,不少餐廳都沒有經營壓力的,很多只需晚上營業便夠「維皮」——這樣讓許多有手藝的人士,都有條件自己開間小店,只要味道好、有口碑,隱世小店也可晉身名店。在這種環境下,不僅餐廳選擇多,還可帶來良性競爭,令各大城市自然成為美食之都。
相比之下,銅鑼灣的一間著名日式炸豬扒店,今年開增了茶的收費,理由是他們用優質的茶,以及餐後會換上一杯玄米茶。但當然誰都知道,餐廳是為了增加人均消費,反映出原來在銅鑼灣晚上人均消費200多元其實是賺不了錢的,至少要250元才成,而且午餐和晚餐生意都不能差。這種為交貴租而一味提高收費的做法,令香港餐飲業踏上了一條款式日少、性價比全失的不歸路,在與深圳的競爭中全面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