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一個繁華的大都會,生活富足,當中卻有逾20萬居民住在空間狹小、衛生環境差劣的劏房內,問題值得關注。行政長官李家超去年施政報告許下承諾,成立「解決劏房問題」跨部門工作小組,由財政司副司長任組長,房屋局長任副組長。工作小組花了10個月時間調研並完成報告,其後將再結合行政長官於施政報告諮詢時收到的意見,再提交進一步的報告。我們有理由期望即將於10月16日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中,能夠交出一個有方向性的解決劣質劏房方案,最少能定出劣質劏房的清零時間表及路線圖,讓居民看得見有安居樂業的未來。
居住問題為本港深層次矛盾之一,其中劏房問題存在多年,近年情況更趨惡化,出現所謂的劣質劏房。根據本報報道,幾位立法會議員周日去探訪劏房個案,其中77歲黃先生居於深水埗一個月租2,600元的40呎無獨立廚廁及窗戶的劏房單位,床頭就對正馬桶,環境惡劣;雖然曾獲編配過渡屋,但由於太偏遠而放棄。其實市民租住劏房,必定有其不同的原因,例如未夠資格或輪候不到公屋、與工作地點就近以省時省交通費、本身收入低微等,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有得選擇,相信沒有多少人願意居於這一類劣質劏房。
當然,解決問題的終極做法是興建足夠的房屋,但眼前更迫切問題是,劏房居民必須看到希望,知道政府會為他們打算,逐步舒緩或解決這個老大難的問題。首先,當局必須明確定立劣質劏房的定義,並識別出劣質劏房的數量及分布情況,繼而比對過渡屋及簡約公屋的供應,制定居民上樓時間表,讓居民看得到未來的希望。而在安排上樓前,同時要嚴格監管劏房業主的某些行為,如保障消防安全及防止濫收水電費等,以免弱勢的居民受到不公平的對待。社區客廳的服務也要加強。
行政長官說過希望可以做到劏房清零,反映他是有心解決問題,今次正好是特區政府展示有能力解決內部社會問題的時機,協助一班處於弱勢的劏房市民有序地脫困,表現政府關愛的一面,提升基層市民的生活水平及幸福感。希望當局制定劏房清零方案時,不是為了KPI(績效)交數而做,而是明白劏房居民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一堆數字。在深入了解劏房居民的苦況及面對的困境後,精準地對症下藥,令富裕中的貧窮減到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