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5-05-21 06:00:00

買櫝還珠

分享:

成語「買櫝還珠」出自《韓非子》裡的一個故事:一個楚國人到鄭國賣珍珠,他把珍珠放在一個名貴的盒子裡,盒子用木蘭製造,用香木薰過,外面鑲了寶石,雕了玫瑰和翡翠。鄭國人買了盒子(櫝),將裡面的珍珠退還。

對於「買櫝還珠」這句成語的含義,一般詞書的說法是「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或者「捨本逐末」。這是批評買東西的鄭國人,只看見盒子漂亮,不懂得裡面放著的珍珠才是真有價值。有如下例子說明成語的用法:「讀古典詩,不顧內容,只注意平仄格律,與買櫝還珠何異?」

然而這並不是韓非子的原意。買櫝還珠故事的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了楚王和墨子的弟子田鳩的對話。楚王問:「墨子的學說十分出色。他自己實行得很不錯,但他論述起來,卻話多而不雄辯,是甚麼原因呢?」

田鳩於是給楚王說了兩個故事。一個是秦伯嫁女:秦國的國君把公主嫁給晉公子,婚禮辦得十分體面,連陪嫁的小妾都打扮得漂亮動人;結果晉公子迷上了小妾,冷落了公主。田鳩評論說:「此可謂善嫁妾,而未可謂善嫁女也。」

另一個故事就是買櫝還珠。田鳩批評賣珠的人:「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adblk6

田鳩接著說,很多人發表議論時,只善於語言技巧。墨子的學說,是要「傳先王之道,論聖人之言」,如果他太講究辯論技巧,恐怕別人只會欣賞他的文采而忽略了他學說中的實際意義,這就像楚人賣珠、秦伯嫁女一樣。

看了整段文字便可知道,韓非子要批評的,不是娶妻的晉公子和買櫝的鄭人,而是嫁女的秦伯和賣珠的楚商:他們做的花巧工夫太多,反而失掉他們要從對方身上贏到的珍愛。田鳩借秦伯嫁女和楚人賣珠的故事,為墨子不善詞令的弱點辯護,意指辯詞太多,反而掩蓋了言論的實質。

不過,這論點是否成立,關鍵在於要推銷的「貨品」是甚麼質素。到底是秦伯女兒其實貌若天仙,只因小妾打扮妖艷而令晉公子分心,還是公主本來遠不及小妾,沒有小妾陪嫁,公主根本嫁不出?同樣,如果要賣的珍珠其實是次貨,沒有漂亮盒子,珍珠就沒人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