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日常生活上的應用,發展一日千里,而且愈來愈快,呈拋物線式上升。改變帶來方便,同時也促使了現代人要不斷適應,甚至有被科技追趕之感。這個暑假,馬會就敬告尊敬的會員,原有的紙本會所雜誌將會告別,改用環保的電子版本,一些堅持翻閱實體刊物,感受書香的讀者可能需要調整一下習慣。
電子版取代實體書開始多年,改變只是遲早的事。科技的應用在今天幾乎無時無刻不在重塑大家的生活習慣。剛過去的周六、日,新聞教育基金邀請了一班對媒體有興趣的同學到電視城,與新聞部編採人員交流,兩日的活動分別由阮小清和潘蔚林接待,互動一番。過去參加這類活動,都會感受到新一代吸收資訊的方法在不斷轉變,機械人新聞主播、記者相信很快就會出現,未來的從業員可能很快就要扮演新角色。這次在午飯活動時聊起,知道現時同學已很少使用輸入法打字,代之而起是語音辨識,倉頡、簡易等按鍵打字已不再是流行的「書寫」方式。
現時語文辨識偶然會出現別字,細心看會發覺寫訊息用的是語音輸入法,但隨著智能機械人的普及,語音不單靠辨識,會可以按上文下理選字,用錯別字的機會大減。現在使用語音變作旁白,就算是混雜普通話、廣東話、英文的一句話,都可以自動由聲音變成文字,準確度相當高。
以前學電腦輸入法,要花幾十個小時練習,現在我手寫我口,就不需要對著鍵盤痛下苦功,但如果要有好的語音機械人,花時間訓練還是不可避免,如果不想落後的話,提升科技的在時間上的逼切性,都會有趕到氣喘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