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5-12-04 06:00:00

陀地驅魔人

分享:

一些觀眾看過《陀地驅魔人》預告片,見驅魔人穿梭陰陽界,便道是港版《魔間行者》,實是誤解。穿梭陰陽界是靈幻故事的常見設定,陰間異域要找參照的對象倒不如舉彭氏兄弟的《鬼域》為例,同樣有舊唐樓和城寨,不只有人的鬼魂,也有城市的鬼魂。

《陀》的世界不同西方的神魔大戰,驅魔並不靠傳統道術(戲裡的相關描寫都是負面的);主角無父無母無師自通,在實戰中累積經驗、隨機應變;不高言原則理想,但良知寸心中,生死置度外,是個處於邊緣(相對於凡間,也相對於法制)的市井俠士。

鬼不是魔,而是前事未了之人;大惡鬼生前也是惡人,執迷不悟,未死也入魔。主角是在邊緣位置為人解決問題的人,沒有規範,只求效果。於是戲裡驅魔人被視為「社工」,既接濟鬼魂,也幫助亡者所牽掛的親人,那麼「驅魔」並不同於「驅鬼」,因為能調解的便調解,只有執著於惡念的才是「魔」,才需要主角從社工轉變為戰士。

張家輝拍鬼片放棄了大陸市場,在這年頭便標榜「本土」特色,但這「本土」並不是懷舊,而是表現一種香港人應世的態度。以「陀地」為名,顯然不是專業和中產那一脈,反而突出其邊緣弱勢,不為正統所接受。這態度是著眼於當下的、務實的,不奢談願景,也無意復古,只是前債未清,腳下的路也難以走下去。

adblk6

戲裡重現的舊香港有三不管的城寨、腐敗黑警和孌童福利官;主角思念母親,但其回憶也充滿苦痛。然而他不為創傷所纏繞,反而讓一己不幸轉化為悲憫;這不是離地大愛,而是「屠狗輩」的生存智慧。

賴勇衡,香港大學文學士(哲學),香港中文大學文學碩士(中國政治),喜愛電影,一臉書塵的社會尋道者。電郵:[email protected]